千千看书>穿越重生>大明第一昏君>第二十八章平台应答

这就是孙承宗的性格,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脾气!也是他几度被辞官的原因,也是孙承宗被崇祯摒弃,最后自尽之后都没有得到崇祯追谥的原因。

两个强势的人注定不能融洽相处,特别崇祯是个很年轻、很固执的皇帝,当年才十几岁的崇祯无疑对孙承宗心存不满。

“是的,后金势力日渐庞大,辽东之事除太傅外,我大明无其它人能胜任!”杨素也会说好话。

“皇上如果让老臣督师辽东,那请给老臣见机行事之权,并且督师和总督不能同时设立!”孙承宗脸上肃容不改。

“当然,辽东作为我大明前线,军情紧急一切事宜可由太傅决断,只需事后上书报知于朕!”杨素立马答应。

“军队作战最忌讳主将意见不一,皇上不能让宦官监军!”

“监军若是不懂军事,胡乱指挥的确会造成大乱”杨素坦然说道“但没有监军也不行,朕会派五百锦衣卫跟随太傅前往辽东,让他们听候太傅命令,锦衣卫在辽东也有根基能为太傅打探情报,太傅想必能用得上!”

孙承宗终于露出一丝惊色,皇上今日表现与他之前印象大不相同,而且居然愿意交给他锦衣卫的指挥权,这可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次。

“多谢皇上。”孙承宗应下杨素的要求,孙承宗久经战阵对情报当然重视,皇上愿意交给他锦衣卫指挥权,作为交换他当然会答应。

“臣还有一事请皇上务必答应!”

“太傅有要求但讲无妨,只要朕能做到决不推辞”杨素话说得很好听。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如今我大明内部流寇四起,军费花费巨大,朝廷数次征辽饷,对民生影响巨大。况且如今后金势力已成,若两线作战臣并无必胜把握,所以臣此去辽东当以守为主,牵制后金主力不敢轻易入关劫掠。”孙承宗事先打着埋伏!

他性格虽然直,但宦海沉浮数十载,又是读书万卷始通神的大儒,怎么可能不人情练达,只是他不愿意弯腰而已!

“太傅此乃老成持国之言!”杨素抚掌赞叹又忍不住叹息“太傅上次修复旧城导致失败,朕之后查明皆是因为辽东巡抚邱禾嘉多次改变出师的日期导致,是朕不察让太傅受委屈了,都是朕的过错,此番太傅前去辽东,朕决议不设辽东巡抚。”

“不可!”孙承宗大惊失色惊呼“皇上,巡抚、督师并列相互牵制,方为正理。皇上信任老臣是老臣的荣幸,但此口万不可开!况且辽东有屯田、军器局、将门,情形复杂,此事万不可行,请皇上收回成命!”

孙承宗的断然拒绝,让杨素更加满意。不设巡抚,那孙承宗便成为有实无名的辽东州牧,执掌辽东的军政大权。这是王朝末期皇帝控制力不足,地方割据才出现的情况。

“太傅勿忧,朕只此一例!”杨素保证道。

“皇上若不肯收回成命,那请恕老臣不能从命!”孙承宗再次跪下语气坚决。

“太傅,快起来!”杨素一脸感动的扶起孙承宗“那辽东巡抚太傅觉得谁能胜任?”

“这...”孙承宗很是为难。

“今日奏对绝不传于外人之耳,太傅但讲无妨!”杨素继续追问。

“请皇上恕老臣逾越,臣以为李邦华担任辽东巡抚最佳。”孙承宗不再犹豫,因为杨素对自己的信任很是感动。

“承恩,拟旨着李邦华为辽东巡抚即日赴任!”杨素马上答应下来,脑子里开始查李邦华的史料。

这才发现李邦华也是难得的人才,此君担任言官时直言进谏,万历时忽然传下圣旨要求给福王的庄田务必达到四万顷,但是没有人敢抗言争论,是李邦华首先上书抗议。

起复兵部尚书时,整顿兵政,干了不少实事。最后崇祯十五年,再次起复,掌管南方都察院的事务,拨乱反正,让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畏法。最后在得到北京城破崇祯上吊的消息之后,悬梁自尽。

杨素仔细翻看李邦华的史料,哭笑不得!这位李大人能力出众,而且从事的职业跨度极大,当过喷子,巡抚过地方,主政过国防部,最后自尽在南方纪检委书记任上。

但是人以类聚,李邦华和孙承宗一样,脾气很大!这所谓的脾气大不是不好相处,而是他看不惯的要是不能顺他的心意来,要么绝不妥协斗争到底,斗争不过那就主动辞职。

所以这位李大人前前后后换过十几个职务,在家里闲住过二十余年,比他当官的时间都长,堪称传奇!

“多谢皇上!”孙承宗异常感激,杨素这样无条件的信任,让他心里沉甸甸的。立刻投桃报李“臣请皇上下旨,准臣明日便去辽东上任!”

“太傅为何这般着急?不如在京城稍作休整,正好朕也准备了一批军械交于太傅。”杨素不解道。

“皇上有所不知,以老臣所猜测,后金早则今年,晚不过明年,必有大动作,臣若不早日上任做好准备,怕是后金又要大举入侵。”孙承宗语不惊人死不休。

“太傅何出此言?”杨素眼前一亮。

“皇上,老臣曾经夜观星象,蒙古方向帝星飘摇,后金突然气运大增,老臣大胆猜测应该是蒙古大汗林丹汗暴死,林丹汗一死蒙古再无人能与后金对抗,怕是要举部降金,只有这样才会导致后金气运大增。”孙承宗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诸葛亮曾说:为将者,如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观阵图、不掌兵势,庸才耳。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平台应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