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打定主意一定要打出一个开门红的李子元,这次很是有耐心。带着部队在清晨进入预伏阵地之后,就耐心的等待着日军。但第一天李子元的希望落空了,这条公路上了除了几辆大车之外,什么都没有经过。
虽说第一天的伏击落空,李子元却是并未着急,而是继续很有耐心的等待着。这条公路上的日伪军数量,并未明显的增多。说明自己解决掉苟德耀,还未引起日伪军的足够重视。日伪军并未从东部山区,大量抽调部队返回,应该说战机还是有的。
李子元就不信了,那么多的日伪军在东部山区持续扫荡。以东部山区的物产,就算是能抢到粮食,也很难满足这么多的日伪军需要。而且那些玉米、小米、还有高粱,小鬼子是根本就不吃的。
就算是自己跳出外线作战,分区武装那边迟迟没有动静。使得日伪军此次对东部山区扫荡并没有大的战斗,不用补充弹药。但是其他的物资呢?他坚持认为日伪军肯定会派出运输队的,只是时间上不确定而已。李子元认为只有耐心,才能钓上来大鱼。
对于李子元的固执,同他一起来的刘雁来也很无语。这个家伙铁了心要在这敌军的眼皮子底下打这一仗,自己怎么劝说都不行。实际上刘雁来更想建议李子元,将目标放在白晋铁路线上。并不建议他在距离壶北县城,以及平川据点这么近的距离之内打这场伏击战。
可李子元坚持设伏,并仔细勘察了整个战场环境,就连撤退路线都琢磨好了,并针对日军增援做出了预案。李子元考虑的如此详细,刘连明也就不好在坚持什么了。毕竟作为军事主官的李子元,在战斗怎么打的方面上是有最终决定权的。
不过看着自己给李子元动员的那几十个,抱着枪在后边不知所措的新兵,刘雁来却是有些怀疑,李子元口中这一仗所谓的教育意义最终会有多大。解决了苟德耀,的确在整个三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连同他那些爪牙一同除掉之后,三区内的老百姓情绪很高涨。刘雁来这几天,利用三区的人口优势,帮着李子元动员了三十多个新兵,可谓是额完成了李子元当初的要求。但李子元直接将这三十多还未经受过任何训练的新兵,也准备直接带上了战场,刘雁来认为很不妥当。
当兵抗日保家卫国是一回事,话也谁都会说。但是这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景象,就不一定是很多人能够接受得了的。尽管李子元的意思只是让这三十多枪都没有开过的新兵,只是在一边观战,受一把他口中的所谓震撼教育,并不让这些新兵真的直接参战。
可刘雁来不敢保证,这一战下来这些新兵还能剩下多少。倒不是因为伤亡减员,而是搞不好被吓的当了逃兵。毕竟这些新兵还未受过任何政治教育,更未受过军事训练。这枪一响,腿肚子很难保证不转筋。尤其是当死亡就摆在面前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毫不畏惧。
但李子元坚持将这些新兵都带上来,理由也很明确。李子元认为在时间紧张,甚至连突击训练都无法采取的情况之下,让这些新兵观战至少会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别说逃兵的事情不见得真的会出现,但那怕就剩下一半的人留下,就可以说这个办法是成功的。
而且李子元准备将这些新兵只留下二十人,剩下的十多个人是准备给他们三区,重新成立区小队做准备的。武器装备他可以帮着解决,但是这些人能不能真正经受住考验,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有时候拔苗助长虽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在形势严峻的时候,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成熟的越早,对于今后三区的工作也就越有利。在这两件事情上李子元的态度很坚决,根本就没有商讨的余地,刘雁来也只能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