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奥伦治城中的荷兰人,形势则显得被动许多。董宣武已经下令封海,不许官军已经收复禾寮港的消息走漏。不经允许,禾寮港内,只船不许出港。
但是这个消息在大琉球岛内是封锁不住的,听闻官军已经登岸并成功地收复了禾寮港,附近的明人和土著民欢欣鼓舞,纷纷带着各种兵刃甚至锄头、钢叉赶来助战。很快就聚集了数千人之多。
更多、更远的人们正在赶来的途中。
荷兰人占据大琉球岛后,迁移到大琉球岛开垦的明人和当地土著可就惨了。
董宣武来者不拒,提供粮食,并特别为他们建立了三座大营。
董宣武下令让他们挖壕沟,建立篱笆栅栏,分别从奥伦治城的东边、南边和北边困住城中的荷兰人,防止荷兰人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放弃奥伦治城逃走。
大琉球岛这么大,董宣武现在兵力有限,荷兰人如果真的逃走了,就算只逃走数百人,要想围剿他们,必将付出十倍的气力。如果他们成了流寇,流窜做案,那对大琉球岛百姓的安全更是莫大的威胁。
直到中午时分,四面对奥伦治城的合围已经形成。
见奥伦治城中的荷兰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董宣武特地派一名俘虏带了一封书信给德韦特,以大明东南沿海水师提督的身份,要求他立刻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董宣武保证,明军将对城中荷兰人逐一审核,如果没有对大明百姓犯下大罪,将会从宽处置,在战后释放他们。但如果曾经犯下重罪,则一定会按大明的律法处置。
如果德韦特不肯投降,也希望其对奥伦治城中的明人不得伤害,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并且准予他们离开。
作为回报,董宣武承诺,也不会为难城中合法做生意的泰西人,并准予他们带着自己的财产离开奥伦治城,在指定地点暂时看管居住,在战事结束后,将任由其自由离去。董宣武保证,在此期间,保护他们生命财产安全,港口上属于他们的财产、货物,也允许他们领走。
董宣武直接言明,如果奥伦治城中的明人如果惨遭屠杀,那么,城破之后,五行卫也将同样对付奥伦治城的所有荷兰人。
奥伦治城中同样生活着一些明人,多是一些商人,人数虽不多,也有近百人。他们不同与那些投靠荷兰人的海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荷兰人合作,只是仅限于商业,做生意。
昨夜,德韦特已经下令扣押了这些人和他们在奥伦治城中的财产、货物做为人质。
德韦特看过董宣武的信,额头直冒冷汗。董宣武是怎样的人,做过的那些事,他以前也听说过,只是那时的他并不在意。这样一位杀神,真要惹怒了他,那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一位可不像是其他的大明官员,严于律自己的百姓,却对外来人百般宽容。
面对目前的局势,德韦特很清楚。如果没有援兵,奥伦治城被攻破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董宣武的袭击如此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控制了禾寮港,德韦特根本没有机会派人传递消息出去。恐怕相当一段时间内,南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都不可能知道这边的情势。
等到他们发现这里情况不妙,再组织人马来援救,又不知要等到几时。到那时,奥伦治城还在不在自己手中还很难说。棱堡的防守虽然坚固,但是也要人来防守。人心散了,再坚固的堡垒也守不住。
所以,最后投降那条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堵死。
好在他昨夜留了一个心眼,严令士兵不许残害那些明国商人。要不然,他手下那些士兵是什么德行,他心里很清楚,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董宣武不止派人将这封信专程送给了德韦特,还命人分别用不同语言,誊抄了十多份,用弓箭射入城中。这样,即使德韦特想要隐瞒,也隐瞒不住。
董宣武信中的内容被迅速传开,城中泰西各国的商人纷纷向德韦特施压,要德韦特立刻释放被扣押的,并且允许他们带着财产自由离开奥伦治城。
谁都知道,顽固的荷兰人是不会轻易投降的,失去了炮台、军舰的保护,奥伦治城必然会成对方炮火轰炸的靶场。留在奥伦治城,说不定哪天会被炸死,自己冒着生命的危险出海赚来的财富,也可能在炮火下化为乌有。
这些商人,能数万里来到东方,多多少少有些能量,其中很多人与泰西各国王室和贵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即便是德韦特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德韦特企图征用他们的护卫、仆人和水手,加强奥伦治城的企图破灭了。
在重重压力之下,又考虑到留下这些人,只会耗损城中的粮食,而且,这些人已经成为不安定因素,德韦特终于同意他们离开,并且可以带走除粮食和弹药以外的所有属于他们的财产与货物。并且德韦特答应了董宣武的要求,释放奥伦治城中所有明人,并且归还他么的财物。
经过一天多的协调,董宣武与德韦特终于就此事达成协议。这些人和城中的明人将通过一条专门的通道,离开奥伦治城,到城外指定的地点暂时居住,直到战事结束。
第三天,当福建巡抚兴高采烈地亲自率领数千人马,押送着粮食补给来到禾寮港时,他惊讶的发现,一群群泰西人正沿着一条用石灰标识出来的道路,在被检查后确定没有携带武器后,正走向一块由五行卫严密防守的区域。
“荷兰人这么快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