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厂大爆炸由于处理得当,虽然仍旧不时被人们提起,但在百姓心中已经化为茶前饭后的闲谈,不再让百姓惶惑不安。
董宣武呈请朝廷在大琉球岛建省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大琉球岛也改名为台湾岛,新建行省也以此命名为台湾省。新任台湾省巡抚的人选,正是董宣武的大哥董宣仁,不日就会到任。
大明收复台湾岛的消息已经传出,泰西诸国无不震惊。在收复台湾岛的过程中,明军显示出的强大战斗力,让泰西诸国忌惮不已,开始重新估算大明的实力。
泰西诸国之间本来就矛盾重重,现在失去了台湾岛这个前进基地,泰西诸国联手侵扰大明东南沿海的计划也自然不了了之。
倒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听闻这个消息后,气得差点晕厥过去,大声吼叫着要出兵夺回台湾岛。
不过此时的荷兰纵使有此心也无力与大明开战,除非从其他地方调兵,否则以荷兰人现在在南洋的实力,冒然与大明开战,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此战荷兰不但失去了台湾岛这个战略要地,还损失了十五艘战舰,以及以德韦特、雷约兹为首的一大批将官,三千多名士兵也或是战死,或是被俘。这已经是荷兰在南洋一大半的战力。
荷兰统治下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一直并不安稳,这次受大明收复台湾岛的影响,那些土著更是蠢蠢欲动。德卡本特手中剩下的那点兵力,压制当地的土人尚且捉襟见肘,哪里还抽得出余力与大明开战?
而且,由于大明与荷兰处在紧张状态,董宣武加紧了对荷兰出口及进口货物的控制,包括荷兰对朝鲜、倭国、流球国的出口与进口,也让荷兰商人损失惨重。此举逼得荷兰商人纷纷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情愿和施压,要求其放弃与大明之间的战争,尽快与大明达成和议,恢复正常的通商。
冷静下来的德卡本特不得不接受现实,毕竟荷兰与大明、朝鲜、倭国、流球国等国的通商,让荷兰国获利颇丰,如果真的与大明大打出手,就等若是断掉了这条商路,把这条日进斗金的商路拱手让与了西班牙、英吉利等国,这对荷兰是非常不利的。
不得已之下,德卡本特只得忍气吞声,派出使者,来到光复城与董宣武展开了和谈。
台湾岛已经被大明收复,要大明吐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德卡本特退而求其次,以荷兰承认台湾岛是大明领土为条件,要求大明返还被大明所俘虏的十五艘战舰,以及所俘虏的所有士兵。除此之外,德卡本特还要求大明赔偿荷兰人的损失,纹银三百万两,并给予荷兰商人在贸易中特殊地位。
大明与泰西诸国的交涉之事,朝廷已经有旨全权交给了董宣武。这次谈判事宜自然也是由董宣武来主持。
这么苛刻无耻的条件,董宣武当然不会同意。现在是大明,不是晚清,华夏不败而败,荷兰不胜而胜的事情,董宣武绝不会让它再现。荷兰人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
反正现在着急的是荷兰人,不是大明。大明纵使不跟荷兰人做生意,泰西诸国多的是愿意与大明做生意的商人。
董宣武严词驳斥了德卡本特的无理要求,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荷兰必须要承诺,保证大明的领土完整,尊重大明的利益,以后不得以任何名义,侵犯大明的领土和主权。被大明所俘获的那十五艘战舰,是不可能返还的。不过,被俘的士兵,如果荷兰人肯付出相应的赎金,大明可以交还给荷兰。
第二,以后在荷兰的势力范围之内(主要是南洋),荷兰必须保证大明商人享有与西班牙、英吉利等果商人相同的权力,不得以任何方法、手段欺压大明商人。
如果大明商人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荷兰必须在大明派出的官员在场的情况下共同审理,确定其有罪还是没有罪,该受怎样的惩罚。否则,大明将视荷兰故意欺压大明商人,拥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权力。
这一条,董宣武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后世西方列强对华夏采取的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的存在,让华夏百姓在那些所谓洋人面前,感觉低人一等,极大的打击了华夏的民族信心,其恶劣的影响甚至到董宣武来的那个时代,仍没有完全消除。
董宣武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彻底建立起华夏百姓对外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后世中华夏人与外国人权力上的各种不平等,董宣武绝不会让它再发生。比如,购买同样的东西,华夏人普遍要付出更多财富。又比如,在国内,外国人可以买到的东西,华夏人却因为认为的原因不能买到。
这些对华夏百姓民族感情的伤害,对华夏百姓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伤害,无比沉痛,等于是在向世人宣布,华夏百姓天生就低人一等。
第三,就是要求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代表荷兰就窃据大明的宝岛台湾,并对当地的大明百姓造成的严重伤害做出正式道歉与赔偿。赔偿的数额,董宣武同样提出是三百万两白银。
谈判双方的要求相距太大,第一次谈判不欢而散,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其实,德卡本特也知道他的要求太过份,大明不可能答应。他之所以狮子大开口,无非是抱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念头。
眼见董宣武态度如此强硬,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兰商人以及荷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