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大宋之重铸山河>第二〇一章 岳飞抗命

临安变故的消息已经传开,至少江南各地已经收到消息。

驻守江宁的吕颐浩已经动兵,同样驻守此间的江淮宣抚使杜充岂能不知?某种程度上,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早,至少是早有思想准备。

目前为止,除了像朱胜非等猜到少许之外,其他人并不知道,苗傅和刘正彦动兵背后是有人怂恿的。

没错,怂恿之人便是杜充。

他因早年与苗刘有旧交,便写信给苗刘二人,抱怨朝政混乱,声称自己是被迫南撤,曾数次想要提兵北上,皆被朝廷阻止云云。

明明是自己畏敌避战,但明里暗里意思却是被皇帝和枢密院所误,还暗示身为臣子,有意劝谏皇帝,清除奸佞,匡扶朝政。同时有提及苗刘二人不能升迁,肯定是王渊等人捣鬼,勾结宦官所致。

不知道怎么地,苗刘二人便被说动了,萌生出兵变清君侧的念头来。杜充暗地里对此表示支持,甚至建议迁都金陵,自己全力支持等等,妄图一切尽在自己掌控。

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原因之一便是汝水大捷的真相,以及柔福帝姬和徐还归朝自己,自己的处境。他怂恿苗刘之时,特意声称公主和徐还是金人故意放回的奸细,当尽早除去。

如此,既可以除掉心腹之患,临安乱了以后自己还能火中取栗……反正出头的是苗傅和刘彦正,自己也不用冒多大风险。

即便真的出了什么事,连累了自己,也可以……似乎没有的多大不妥,可以铤而走险。

事实往往就是这么匪夷所思,哪怕是徐还也没想到,寻根究底,苗刘兵变的原因竟与自己有关……

不过虽然不知晓,但正是因为徐还的出现,让兵变平添了很多变数。

收到消息的时候,杜充自是气不打一处来,只觉徐还就好似他命中的克星一般。刘正彦竟然没能杀了徐还,还让他坏了坏事,闹成如今这个尴尬局面。

迁都金陵之事没能成功,也惹的江南各路将领讨伐。局面混乱,似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个时候,苗傅传讯来让自己帮忙“平叛”,平定张浚、刘光世之流所谓的“叛军”。

叛军平叛,好似血口喷人,贼喊捉贼,有点无耻。不过杜充思前想后,胜者王侯败者寇,哪里有什么卑鄙无耻可言?眼下这局势,若是任由苗刘二人被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丑闻遮不住不说,万一被苗刘牵连,后果亦相当严重,虽说不是完全没有后路,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不要走那一步。相反若是能够压制张浚等人,掌控江南局势,倒未尝不可……

不过这并非易事,张浚、韩世忠之流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哪怕自己是苗傅前后夹击,想来也有付出些许代价。

不过好在自己麾下有岳飞,论骁勇善战,如今大宋恐怕无人能出其右边,有此良将,何愁战事不胜?

然而命令下达,岳飞却鲜有地——抗命了。

临安之变,岳飞也是有所耳闻的,对此他更多是惊讶,以及痛心疾首。

金军进犯江淮,大宋岌岌可危的危难,宋庭内外,主臣军民应该上下一心抗敌救国之时,临安却生出了莫大的变故。

皇帝退位,太子登基,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

有道是主少国疑,年富力强的皇帝尚且不能力挽狂澜,弄个三岁稚子,六旬妇人能做什么?

苗傅、刘正彦…实在是糊涂啊!

岳飞一开始并未草率地给二人扣上叛臣贼子的帽子,毕竟苗傅、刘正彦曾有忠义之名,跟随皇帝日久,昔日也是忠臣良将。

而且单论起诛杀王渊与康履的情形,虽说手段不合法理,但王渊之流的做派他也有所耳闻,这等误国误民之辈,着实不该尸位素餐。毕竟正常来说,这等佞臣确实应该罢官削爵,甚至是流放边地。

然而随后皇帝退位之事……

虽说有明诏,但岳飞还是不愿意相信,毕竟不合常理……春秋正盛的皇帝怎么可能稀里糊涂,传位给年金三岁的太子?

再想到苗刘乃是兵谏,岳飞便越发便心里有数了,毕竟兵谏很容易变味…局面很容易失控。

尤其是随后传出张浚、韩世忠等诸将奉旨,联合起兵勤王之时,岳飞已然心知肚明。他甚至觉得,驻守江宁的杜充和自己也该前去护驾……

不过杜充按兵不动,似乎并无此意。倒也说得过去,毕竟金军进犯江淮,随时可能过江,且金国水军自黄州东下,正在进犯洪州。江南之地如今也是风雨飘摇,杜充留守建康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然而岳飞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接到了杜充下达的“平叛”命令,平叛的对象是——张浚、吕颐浩等。

“相公,恐怕不妥!”岳飞第一时间道:“临安生变多有异常,恐怕真如张将军等人所言,乃是有人叛乱……我等不起兵勤王也倒罢了,岂能……袭击勤王之师?”

“什么勤王?”杜充当即不悦道:“陛下退位,太子登基,那都是有明旨,是用过玉玺、宰相加印的,岂能有错?如今张浚等人不服贬谪,竟然举兵造反,老夫忝为大宋平章事,岂能坐视不理?”

“相公身为平章事,就更应高厘清真相,匡扶社稷才是…岂能这般轻信叛…他人?”岳飞不解,自己都能看出临安兵变的问题来,杜充怎会看不出来?

除非……

“老夫已经和临安确认过了,真相确实如此,你遵命行事即可。”杜充显然已经没有耐性与岳飞多费


状态提示:第二〇一章 岳飞抗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