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大宋之重铸山河>第三十七章 浑水摸鱼

今年的冬天来的有些早,十月里便下起了大雪,而且断断续续一下就是十多天。

山林之中,积雪已经快到膝盖,行走变得有些困难。辽河也已经封冻,冰层正一天天不断变厚。

果然,小冰河期的威力不容小觑啊!

重生宋朝,徐还有种明显的感觉,这年头气温比后世要低。

最初还以为是身在东北的缘故,但经历过这场大雪,听说了一些现象之后,徐还才意识到,小冰河期是确实存在的。

华夏历史上,但凡北方游牧民族剧烈南侵,往往发生在小冰河期。南方的太湖都会结冰,更别提北方草原了,夏季干旱,草木不茂,冬季严寒,牲畜多有冻死,生存环境恶劣。

失去丰美水草和收成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就会举兵南下抢掠,引发战争,甚至是占领中原。

东晋时的五胡乱华,北朝十六国胡族政权林立是如此;唐末宋时,曾经的契丹,如今的女真,将来的蒙古先后崛起,也是这个缘故。

不止是军事,政权稳固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方面,大宋王朝确实吃亏。

摊上小冰河期不说,自建国之初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屏障,无险可守。能够齐心协力,固守疆土,延续一百多年殊为难得。

近些年徽钦二宗过于任性,任用奸佞,失了人心,以至于天时、地利、人和尽失,这才有了靖康亡国。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对徐还而言,某些天时或许可为自己所用,比如辽河冰封,十多天下来已经可以勉强踏冰过河了。

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在河面上跑马都不是问题,到时候整个东北全境,进退之间将如履平地,再无阻碍。

这便是徐还等候的天时。

大雪初停的时候,契丹人从树林里拉出来许多雪橇、爬犁,这是徐还提醒他们提前准备的。

地面上积雪已经快到膝盖,行走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雪橇和爬犁的作用将会十分重要,只是马匹的数量略微有些少,再要是有些雪橇犬就更完美了。

至于雪橇和爬犁在雪地和冰面上留下的痕迹,无关紧要,正好是留给女真人的礼物。

想必女真人的搜索已经开始,他们自然也不敢怠慢,第一天便回到了辽河边上,然后小心翼翼从冰面上过河。

因为担心冰面过于薄,他们尽可能地用木板等物增大面积,分摊压力,虽然费时不少,但总算平安过了辽河。

辽河东岸,他们回来了!

本该南归西去的他们回到了辽河东岸,当天夜里,一支人数并不很多,但足够精锐的契丹队伍出现在沈州城外。

一支数十人的盘查巡逻金兵队伍被袭,全军覆没;紧接着一处粮仓被烧,等到救火的金兵赶到时,数千石粮草已经化为灰烬。

消息传到辽阳,完颜希尹和完颜宗贤皆是一惊。

他们万万没想到,契丹人没有悄然隐遁,竟然主动出击。杀了一队巡逻兵,烧了一座粮仓,动作不大,影响却不小。

他们要做什么?

攻城拔寨吗?沈州守将当时曾以为有这等危险,特意加强了城防,甚至派人前来辽阳求救。

但完颜希尹和完颜宗贤都不相信契丹人会这么做,更不相信他们有这个实力。

契丹人返回辽东究竟是要做什么?辽东是金军实力最雄厚的地方,这样冒然闯进,等同于自寻死路。

契丹人偏偏这么做了,实在看不懂!

一个战阵经验丰富的虎将,一个韬略计策百出的监军,都皱着眉头,一时间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来。

不过防备和追击始终是需要的,沈州金兵在第一时间出动,沿着雪地痕迹追击,发现契丹人沿着辽河向北方继续行进。

追击途中,他们发现了不少疑点。

比如契丹人好像始终没有扎过营,虽然有些地方积雪比较凌乱,可以找到人停留的痕迹。细心查看,甚至能发现烹制食物的灰烬,但并未发现扎营安寝的迹象。

本来想要据此判断契丹兵力,现在却一无所获。同时心中也十分好奇,冰天雪地之中,契丹人是如何熬过漫漫寒夜的?

当金兵疑惑的时候,徐还和众多契丹人已经离开了。

雪屋的好处就在这里,晨起之后毁坏即可,留下的不过是一堆积雪,不明所以的金兵不见得能想到雪屋上。

疑惑归疑惑,金兵的追剿仍在继续,契丹人压力也不小。

不过开局是良好的,按照徐还的设想,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开始了。

第一次出击,金兵不可能无动于衷,追剿是必然的。那么正好牵着他们的鼻子在辽河边锻炼身体。

连续四日,契丹人在辽河东岸为祸,抢掠金兵,以及女真百姓。

虽然徐还觉得寻常女真百姓很无辜,伤害他们不道义,但仇深似海的契丹人根本控制不住。

也是,金兵屠杀的契丹百姓还少吗?在中原也是,不知有多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死在金兵的铁蹄之下。

徐还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劝阻他们尽量少杀人,抢掠点物资就行。

饶是如此,辽东沈州附近也被搅和的天翻地覆,鸡犬不宁。沈州守将很苦恼,他派出兵马追击,奈何始终落后一点。

契丹人对这片土地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比他们更熟悉,所以常常失去踪迹,紧接着又冷不丁地冒出来,狠狠一击,让人防不胜防。

以至于守城、追剿和封锁路口不能相互配合,被分散牵制之后,兵力甚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浑水摸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