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31章 草纸一般的和平协议
日本发出警告,不得干慑中国**。

正准备对中国南方再次伸手,妄想再复制一次“满州奇迹”日本大惊失色。此时的日本虽然疯狂,却还有些理智。东北这块肥肉虽然他们一口吞到了肚中,却才刚刚咽下,远没有到消化的地步,如果在这个时刻苏联横插一脚,被迫吐出来几乎是必然的。

苏联的行动,也基尔会议的结果。急于挽回先前失误的斯大林,显然很清楚苏联在这个时候发明态度和立场的意义是多么地重要。

苏联人的声明顿时让蠢蠢欲动的日本人老实了起来。不久之后,东京方面一声令下,已开到福建沿海的军舰撤回了本土。

而江西红军在秋季战争大胜之战,也这时对南京国民政府发出“和谈”的请求,为了让危机四伏的宋委员长能够坐稳位置,红军声明只随认宋子文领导下的南京政府谈判。

过去半个月的战争,红军地盘扩张了接近一倍,现在又到了“消化”的时间了。此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也在这时“顺应”时机,对国共双方发出“和平号召”,于是两家又一次地坐到了谈判桌前,进行着虚情假意谈判。

谈判的结果之一,兵力大损的宋子文这时终于不想再含着福建的那四块“臭肉”,在谈判中做为筹码一气丢给了红军,总算把陷在福建被养臭养烂的那个四师调了回来。

除此之外,南京国民政府还被迫割让了湖北的另一个重镇荆州。和谈结束后,作为交换条件,红军释放了一批先前战争中被俘的炮党士兵回去,但军官却依旧扣押着。

红军并不怕这些施回去的士兵重新加入炮党军再过来找红军。这些被俘过一次的炮党士兵,在见到了红军的俘虏政策后,以及听了红军的土地政策和**宣传后,很多人事后主动地要求加入红军,这部分人全被红军吸收。不想加入的人放回去,就算重回炮党军中,这些人变得“油”了,下次再次交手时,只会更快地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如果不明白这一点,真的把这些人重新召回军中,只会适得其反降低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此说法有解放军战争中无数的例子。)

1934年十月之后,红军在这场秋季攻中不但地盘大大扩张,根据地周边几个具要有战略意义的要点也在战争中夺取到手。

福建方面看似没有大打,但福建红军也在九月里把势力扩展到浙南地区,在雁荡山那一带圈下了好一大片根据地。安徽方向,南边红军夺取了黄山,西北方向更进入了大别山这一中原的战略要地,硬生生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五省地盘中央挖进了一大块。

此战过后,南京国民政府手中五省地盘,除了江苏还暂时完整外,余下的四省或多或少都被红红军大大小小地啃掉了一块。而湖北省不光是失去了省会武汉,整个战略形势更是全面恶化。完全失去也只是时间问题。

南京政府此时的战略形势已极其恶劣,控制的地盘虽然仍就不小,可是每处都危机重重。除了地盘的损失外,更大损失却这两年砸锅卖铁背负外债练出来的那些德械师,在半个月的战争中损失大半,虽然战后红军放回了不少人,但失去的军官和武器却是拿不回来的。

此战过后,红、白两军的战略差距更加明显。若不是红军顾忌到英国人被逼急了,会拉着日本人下场干涉,加上根据地库存干部不足,新扩张的根据地还未巩固,诸多因素的影响才主动地要求停战和谈。

按计划,等到了明年,春暖花开之季,就是红军发动春季攻势,将南京国民赶出南京。

另一方面,中英双方经过秘密谈判,最终在十月初,英国拿回了被“扣押”近一个月塘鹅号,红军方面释放了所有被俘的船员和士兵。

英国人拿回军舰后发现,塘鹅号上的弹药全部不翼而飞,其中也被包括了3英雨炮的炮弹,该炮弹可以和林海海上捞起的那门炮通用。

当修复好的塘鹅号和燕鸥号、猎鹰号三舰一起离开汉阳顺江而下时,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在头版头条唉叹道::“这是大英帝国的军舰最后一次开进长江中上游。”

他不幸而言中了。

1934年的余下的时光里,红军军事上忙着整编部队,练兵,经济上忙在地各地农村进行土改,政治上则继续开夜校,加强干部教育和培养。

而南京国民政府方面,一方面加大练兵力度,一方面拼命地向国外进口军火。妄想在这短暂的和平期训练出更多的军队以便将来和红军再战。为了挽回败局,宋子文几乎是以负荆请罪的方式找到下野的何应钦,请他出山重掌国防部,何应钦考虑再三后同意了。

南京国民政府的小九九,红军高层是洞若火烛,不过象看猴子表演一般地观望着宋子文的举措。

他们根不本相信宋委员长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红军留着他不马上歼击是为了让帮忙占着重要的位置。有宋子文帮忙练兵和提供武器,这样友好的运输大队红军怎么轻易地想赶他下台。九月战役,红军的装备又一次大大改善了,从1932年到1934两半年的时间,红军从南京国民政府身上获得的补给,远远超过了林汉援助的收益,另一个时空运输大队长常凯申的名头,在这个位面很不幸地落到了宋子文的头上。

1934年时,世界还发生了几件大事。

德国方面,1934年的世界足球赛在意大利举行。历史上这场世界杯本来是意大利夺冠,但这回却


状态提示:第131章 草纸一般的和平协议--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