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521章 大和号一声炮响.......
、wèi_ān_fù都是很常见的事。而这样的事在海军陆战队中一件都没有,原因正是天皇和大和抚子对海军陆战队的“特别宠爱”,是他们大恩人。

不需要作太多的鼓动,仅仅是说了一句:“人民的天皇,被害了! ”

这些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就全体化身成两眼喷火的公牛,唱着《昭和维新之歌》,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复仇的大旗。

“……

古びし死骸乗り越えて,雲漂揺の身は一つ。(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

国を憂いて立つからは。丈夫の歌なからめや。(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天の怒りか地の声か,そもただならぬ響きあり。(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

民永劫の眠りより。醒めよ日本の朝ぼらけ。(永劫眠者不能寝,日本觉醒在今朝!)

……”

在《昭和维新之歌》中,两个海军陆战师在大和抚子的指挥下,进入东京街头,开始进行紧急戒严。

当时大和抚子拿出了崇仁天皇亲笔签名的“革命预案”,开始指挥海军陆战队行动。

这份预案海军陆战队的高官并不陌生。是两个月前崇仁天皇下令要他们配合大和抚子做的。当时的崇仁天皇在大和抚子鼓动下,向这些人解释道:这是未防万一。

当时海军陆战队里的那些前皇道派的军官们,为天皇的高义感动得泪流满面,却浑然不知,正是有了这份预案,让李华梅母女完全鸟尽弓藏,将已失去利用价值的崇仁天皇干掉发挥“最后一分余热”,然后拿着这份有崇仁天皇亲签名的预案当作“秘诏”使用,揭开了日本革命序幕。

在李华梅母子的剧本里,崇仁将来一定会成为“人民的天皇”而让日本人永远怀念。不过死后追封的。

分驻在横滨、长崎、广岛、名古屋、小仓、仙台几个日本主要城市的海军陆战队,在当晚接到了来自海军陆战队总部的紧急电文,在早就安排好的日共卧底的鼓动下,纷纷拿起武器,冲出营房,开始“天诛国贼”的“革命”。

八月十五日晚十十一分,大和抚子乘车赶到东京湾,开始“接受”停泊在东京湾里第一舰队的各舰。

十二点整,东京湾里的所有军舰,全体倒向了大和抚子。听从她的指示行事,大和、信浓两舰的十八门460毫米的巨炮一齐转向东京市区方向。

不过,当晚这十八门的460毫米的巨炮终究没有开火,只是用边上的130毫米高平两用炮。装填信号弹朝东京打了数发,象征打响“革命炮火”

除去必要军舰留守人员外,海军也很快加入了“革命大军”的行列。

比起昔日皇道派搞笑般的兵变,这次的东京海军革命起义,其行动方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名义上是海军陆战师的几个高官做的。但实际上却林汉透过汉娜,请德国参谋本部的精英精心策划的。然后交给自己的第四个女儿大和抚子。大和抚子再拿出这份预案交给下面的讨论、补充。

此时的东京,本就在海军陆战队的控制下,就连警察局的人,也早就是大和抚子的心腹,所以当晚东京根本就没有爆发激烈的战斗。

海军陆战队的行动中,政府大楼、电报局、皇宫、车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被轻易占领。唯一发生较大的交火的是陆军总部——陆军向来不鸟海军,加上最近裁军问题和海军关系很差。但是陆军总部的守军只有一些轻武器,而海军却直接动用了坦克,好在事前大和抚子不愿意看到日本军队相残,包围了陆军总部后,稍一交火就主动停火后撤,而后大和抚子亲自出场喊话,陆军总部的人很快就放弃了抵抗。

八月十五晚在东京暴发的“日本海军革命”,整个行动中军方只死了三个人,伤了十余个。

当晚的革命,其实是一起规模庞大的“逮捕行动”。

在东京,整个日本上层的高官几乎被一窝端了,正在东京努力地想“说服”天皇的三井、三菱、中岛等各大财阀的首脑人物,更是一个不剩地全部被逮捕。

东京的行动基本是“和平”解决,而分散各地的海军陆战师的行动,也十分地顺利,几个大财阀里的关键人物大部分都在当晚被控制住。而各地的日本陆军虽然和海军不对付,但是事起突然,一方精心准备布局,一方措手不及,即使有抵抗,也因为分兵力分散被对手轻易地镇(蟹)压下去。

当八月十六日的太阳从天边上升起时,全日本有近三分一的城市,已经在大和抚子的“绝对控制下”,余下的三分二中,有三分一正在被接收和“投诚”中,只有陆军势力较强的长洲还未被掌握,但这意义已经不大。

八月十六日清晨,大和抚子通过对国民广播讲话,宣布了天皇遇刺的消息,并将国内的财阀势力定性为行刺天皇的凶手,将他们全部宣布为“叛逆”。

当她站出来进行全国广播后,日本国最后的抵抗力量,顿时就土崩瓦解,没费多少力气,海军的人就轻易地控制了剩余的地区,在这过程中,和海军一向不对付的长洲藩的几位大佬,他们在绝望中纷纷剖腹自尽。

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人看出了名堂,但这又如何?多次预言地震,还打胜了太平洋战争,此时的大和抚子,在日本人心中已是毫无疑问的神明存在,威望更在崇仁天皇之上,崇仁一死,她已无人可治。

从八月十五日晚


状态提示:第521章 大和号一声炮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