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尚的态度,并没有出乎四族和东顺阁的预料之外。因为他们都知道,夏吟坊已经有了新的江东战略,镖局是否继续存在,对夏吟坊的江东战略并无影响。
当然,夏吟坊的江东战略需要四族和东顺阁的配合,但退一步讲,就算四族和东顺阁抵死不配合,那夏吟坊完全可以借助孙权的手,将四族和东顺阁一一拿下后,夏吟坊再联合其他门户,造孙权的反。
四族和东顺阁要做的,就是要在孙权和夏吟坊的夹缝中,尽可能的发展自己。但连他们自己都承认,这很难。孙权不允许他们拥兵,夏吟坊同样如此。二者唯一的不同,就是夏吟坊没有孙氏搞大屠杀,大恐怖的历史问题。如果非要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四族和东顺阁只能选择夏吟坊,别无他选。正是看准了这一层,所以,夏吟坊对于四族和东顺阁的狐疑犹豫,并不着急,而是慢慢的等待他们自己转变思想和态度。
这次徐平拿严家开刀,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动作。刘茂的投石问路证明了孙权已经有心在四族和东顺阁的核心门户头上动手,那就要赶紧把火也烧到东顺阁头上,并一举瞄准最核心的问题:兵权。
只有触动了兵权,才会真正触发四族和东顺阁的反抗意志。这样,庞尚就可以坐观孙氏与四族和东顺阁之间的斗法,看清楚四族和东顺阁还藏有什么牌,是自己所不知道的。
庞尚不愿意出头,四族和东顺阁都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议来议去,唯一的策略就是严家当初的自保之策,把所有拥有兵权的门户都请出来,庭审中与徐平对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徐平如何应对。
黄顺驻留江东的庞尚、杨承和习嘉,庞尚主要负责对接孙权、四族和东顺阁,走上层路线。在扶持孙武上台的新战略下,庞尚的分工是操纵校事,尽可能的逼迫四族和东顺阁同意接纳孙武,配合孙武的夺权行动。
黄顺希望能够借助四族和东顺阁的力量夺取江东,但黄顺并没有把宝完全押在四族和东顺阁身上,黄顺知道,四族和东顺阁在江东的小日子都过得不错,要他们过上拘束的规矩日子,未必就能轻易就范。而黄顺与四族和东顺阁的特殊关系又决定了,黄顺不太可能选择强硬逼迫四族和东顺阁做事。所以,黄顺还另外准备了一手暗棋。
当初庞尚可是号称江东丐帮帮主,原孙翊的手下,后来大都脱离官府,投身地下,隐藏在各行各业中。庞尚正是以他们为班底,慢慢发展出了遍布江东各地的丐帮组织。
后来,随着黄顺在江东的摊子越铺越大,为了便于就近管理,庞尚从丐帮脱身,丐帮的组织交由杨承和习嘉主持的江东镖局来掌控。
也就是说,从江东镖局成立之日起,庞尚主上,杨承和习嘉主下的格局,就开始形成。
在黄顺的江东新战略下,他们三人的分工依然很明确,庞尚仍然主抓孙氏、四族和东顺阁这三个庞然大物。习嘉则主要以江东镖局的业务拓展为主线,各地发展商事店铺。而杨承主持的丐帮,则以江东镖局在各地的店铺为据点,深入到给地的士层当中,挑选杰出人才,为以后孙武执政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
黄顺原来的打算,是如果四族和东顺阁决议不配合,那就让孙权与他们争斗个两败俱伤,然后由杨承和习嘉代表江东镖局站出来,收拾残局。东吴朝廷兵马虽多,但京城方面的兵力相比江东镖局,还是远远不够。何况,城防里面,庞尚也早已提前打入了刘茂,预做准备。
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清,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也仅仅是达到了县一级,对县之下的各处村庄,朝廷根本无力掌控,因为负担不起管理上的巨大成本。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朝廷治理天下的大方针就是:“朝廷管郡县,望族治地方”。
黄顺借鉴后世“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也在江东通过无处不在的丐帮形成了这样的战略格局。
从上而下的发动政变,投入最小,收效最大。但如果这条路行不通,那黄顺就只能走自下而上的策略。只要各地纷纷脱离东吴朝廷,尊孙武另行组织的朝廷为主,那孙权就是再霸气侧漏,也只能接受现实,退位让贤。
自下而上的行动,各方面的成本当然是巨大的。好在黄顺依托丐帮、僧侣等身份,这些人的平日花销,一般通过行乞、化缘、捐赠就解决了。黄顺真正投入的是时间和精力,金钱上其实没有投入多少。
这样的成本与将江东一切推翻重来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非常的划算。黄顺骨子里是个商人,能有捷径可走,当然不会轻易触碰最后的战争红线。而且,如果诉诸战争,就目前黄顺的实力和所面临的天下大势看,还远没有到能够出兵江东的地步。
四族、东顺阁、江东镖局代表齐聚一堂,商议如何应对校事的指控一事,当然瞒不过孙权。孙权听说连江东镖局也参与了进来,心中就有些没底。毕竟,当初允许四族和东顺阁拥兵,是在黄顺的见证下三方签订的君子协议。现在,孙权要撕毁这个协议,面对四族和东顺阁都还好,只有面对着黄顺,孙权有些心中没有底气。而江东镖局,无疑是黄顺在江东的代表之一。江东镖局出面,自然就是黄顺出面。
孙权的决心动摇,这当然不符合徐平的既定策略要求。于是,徐平连夜进宫见驾,劝说孙权要拿定主意,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