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颠覆三国记>第414章 鲁肃的远见(一)

黄顺觉得,鲁肃肯定有他更为深层的考虑。毕竟,后世对鲁肃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认为他是江东第一战略家。

也就是说,历史上,鲁肃的地位很高。这说明,鲁肃筹划借荆州一事,并不是败笔,应该是他宏大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的体现。

只是,像黄顺这等小人物,眼里只能看到周瑜荆州水战火烧曹军的大功,却对这样高深的韬略,视而不见,甚至群起而嘲笑之。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黄顺终于有机会与鲁肃面谈,探究此事。黄顺的心情,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何况,借助此行,还可以给刘备一个印象:黄顺已经与鲁肃接洽上了。如此就可以给予刘备大大的谈判压力。一举两得好事,黄顺自然乐得走上这一趟。

南郡城内,鲁肃完全没有料到,黄顺来到江陵的第二天,便赶过来探望自己,很有些受宠若惊。

一番寒暄后,鲁肃与黄顺在书房内坐定。黄顺照旧带着白雪和程瑶,只多了一个6吟霜和萧凝。

黄顺见江东人物,6吟霜便感兴趣,自然要跟着。带上萧凝,却是白雪的主意。黄顺也觉得,萧凝很聪明,放在那里,不用也是浪费。带上她,一来,表明自己没有对她见外,二来,自己也可以借重萧凝的智慧。

鲁肃看看黄顺身边扩大的谋士阵容,先自笑道:“早就听说三少最近春风得意,今日一见,果然传言不虚。”

黄顺说道:“没办法,谁让我身边的男子汉,个个偏好的是战场杀敌,对这些细活,没有兴趣。无人可用之下,我只好在女人堆里开资源了。”

鲁肃又嘲笑了几句,这才说道:“早就听说三少要来江陵,准备替刘备出面,与我江东谈江陵城和秣陵城的事情。三少第二天便来见我,可是因为此事?”

黄顺说道:“可以说有关系,也可说没关系。这次急着来找子敬,是有些疑惑,希望子敬不吝赐教。”

鲁肃说道:“赐教不敢,有什么话请讲。”

黄顺说道:“子敬一纸上书,谓之石破天惊丝毫不为过。子敬不愧大才,竟能想出借荆州的办法,来解决江东跟刘备之间的冲突。

对于江陵的形势,我也略有研究,这是个死结,难以解开。我想知道,子敬不惧众人非议,毅然上书,可是考虑成熟,于江东,于刘备,都是有益无害吗?”

鲁肃笑了,说道:“三少有话直说就好,我是那种受不得当面批评的人吗?再说,为此事,当面痛骂我的人,多了去。不差三少一个。”

黄顺也笑了,说道:“好吧,那我说的更直白些。这个安排,我只看到对刘备有好处,对于江东,却看不出半分益处。

相信与我持同样看法的,大有人在。不问可知,为此,子敬应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但子敬依然坚持借荆州,说明子敬上书,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举动。我就好奇了,此举,对江东,有什么好处,值得子敬如此忍辱负重?”

鲁肃看着黄顺,说道:“三少果然爽快!事涉江东机密,三少何以认为,我会告诉三少?”

黄顺一摊手,说道:“战术层面的机密,断断不可以示人,一旦泄密,战术就失去效果。但战略层面,没有机密,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即使对手听了去,也无可奈何。这就是战略的厉害之处。战略用的好,好比高屋建瓴,无可阻挡。

子敬此议,非议者多,概因为众人谋浅,只能看到战术,却看不出战略的精妙。”

鲁肃大笑道:“三少很会夸人!那你且说说,当前,江东最好的战略如何?”

黄顺站起身,来到墙边,指着贴在墙上的地图,说道:“很简单,两个方向。一是淮海一带,一是江陵方向。

江东北上淮海,深入中原腹地,将战场远离江东大本营不说,中原物产丰饶,可以极大的增强江东势力。凭籍江东与淮海,足以争衡天下。

江陵方向,有两个选择,积极进取,可以北上襄阳,出南阳,威胁武关和许昌;取实地积极防御,可以西进川,凭借西川的江山险固,足以成事,观中原成败,可进可退。

荆州一战,为江东打出了一个最好的结局,使江东面临很多战略选择。如何抉择,倒是江东需要费思量的事情。不像刘备,自古华山一条路,除却西进川,其他都是死路。”

鲁肃叹道:“三少对江东形势,果然了如指掌。不错,江东现在的困局,就在于战略方向太多,哪处都舍不得。我再问你,若由你主宰江东,合肥和江陵,必须要舍掉一个,你会选择舍弃谁?”

黄顺一愣,呆了半响,方道:“现在没到必须舍弃一方的时候吧?江东就算力有未逮,无法在合肥和江陵方面同时用力,至少,一方采取攻势,一方采取守势,还是没问题的吧?”

鲁肃点头叹道:“大多数人,都会做出如是选择。可你想过没有,站在江东的立场,如是考虑,自然没错。但天下不仅仅有孙权,还有曹操、刘备在,只考虑江东,不考虑其他,再好的想法,也只是画饼而已,中看不中用。”

黄顺恭敬的一低头,说道:“正要请教子敬。”

鲁肃说道:“江陵位居长江上游,江东占据江陵,与其说是开拓进取,不如说是增强江防。”

鲁肃说着,也站起身,来到地图边上,指着江陵的位置,说道:“看,这就是江陵城。往北,就是襄阳。

襄阳是十姓的


状态提示:第414章 鲁肃的远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