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崇祯七年>第279章 二七八 不敢比和大人

董策手里拿的这张会票,上面除了写的密密麻麻的字之外,还有水印的存在。

单单靠着势力的支撑是做不成生意的。

像是茂德钱庄这种在太原有分号,在大同有分号,在京城也有分号的大型钱庄,其会票的制作和书写,对保密性有极为严格的要求,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除了使用了大明,也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水印印刷,并在关键部位加盖戳印之外,还有另外两个法子。

其一是字迹。由某一地钱庄的专职人员用毛笔书写会票内容。其笔迹同时通报‘茂德钱庄’遍布北地的一十三家大小票号。

其二就是密押,这密押,几乎是类似于密码本的存在。

“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表示一至十二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表示每个月的一至三十天。“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一至十位。“国宝流通”,表示万千百两。

董策这张汇票的密押是‘章最看宝通’,其实指的便是董策在十二月初八这一日,汇入了五千两银子。而这些银子,是各地都可以取出来的。若是在存入的时候加上只有某地钱庄才能取这一条的话,密押还会更长。

像是这等密押,外人是绝对无法解密的。

银钱是准备好了,只是却还缺了一个东西,或者说,是一个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

一个引荐人。

此人须得和你想要拜访的人相熟,至少是认识,得有些交情,能够让你顺利的进入府中,见到你想见的人。而若是没有这个引荐人的话,你别说是送银子运作了,根本连府门都进不去。就算是你送再多的银子,对方根本不会要,更不会给你办事儿。

明末官场,尤其如此。无论是拜访京中的大员,还是皇帝身边信任的太监,亦或是封疆大吏,一方权臣,都是须得有中人的引荐。是以许多去京里跑关系的人,往往都是要呆上个一年半载。比如说先找一个同乡或是同年或是和父辈交情不错的长者,请这位带着他去拜访另一外,然后这另一外又带着他拜访下一位……如此经过三五个人之后,才会见到那想见的,能帮到自己的人。

这等案例极多,不胜枚举。

这个中人,倒是不怎么拘泥身份。比如说可以是你那位目标的同僚,同年,同乡,或者一起共过事的曾经的同僚。此人的子侄辈,此人的幕僚,甚至是此人的管家都可以……总归一句话,得脸儿熟,说的上话。

更何况此次董策要见的不是别人,乃是宣大总督杨嗣昌。这位辖理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衔儿的老大人,可是这片土地上的最高主宰。也是整个大明朝最有权势的煊赫人物之一,想要见到他,更是难上加难。

这便是一个*大*麻*烦。

其实若是抛开这个因素的话,别的还都算是好解决,尤其比较让人欣慰的一点是,在明朝,哪怕是奢靡成风的明朝末年,请托办事儿的花销也并不是极大。

几百年官场下来,文官系统中对于什么级别须送多少礼金,已经有了一个各人都心知肚明,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阁老级别的,也就是两千两银子。而景泰三年,景泰帝想要废掉哥哥,前任皇帝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这件事儿遭到了朝臣的剧烈反对,以至于景泰帝甚至不得不拿出金银钱财来贿赂臣子们——那些朝中数得上号儿的文官大臣,每个人送了一百两白银,一百两黄金,折合下来,大约是一千六百两白银左右。一方面可见土木之变后文官势力庞大到何等程度以及景泰帝实在不是什么强硬的主儿,一方面也可以得见,这些银钱,已经算是很拿的出手的礼物了。

在贿赂上官这方面,明朝比之满清可是差了太多。

像是乾隆年间,王亶望任甘肃布政使,在任期,与下属共同以多报受灾之方式侵吞救济款。各州县也是频频多报受灾,为的是多贪污,只是这些话招儿能瞒得过朝廷,却瞒不过顶头上司王亶望。于是不得不向王亶望行贿,金县知县邱大英,行贿一万一千四百两银,平番知县何汝楠,行贿一万八千两银。

此外各州县行贿乃是被索贿者不胜枚举,时人编顺口溜曰:“一千见面,两千便饭,三千射箭。”类似于后世交一千两银子仅见上一面,打个招呼;交两千两才与你共同吃顿便饭,有个印象;交三千两才会与你一块游玩,射射箭啦,打打高尔夫啦等等。

至于万古第一贪和珅和大人更不用说了。

向和珅行贿的高官,闽浙总督福长安、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云贵总督李侍尧、吏部郎中和精额、宗室寅著、浙江巡抚伊龄阿等都在其中。一些稗官野史且不说他,单单是史实可考,证据确凿的就有两桩。其一,和珅妻子死后,两淮盐政征瑞送去助葬银二十万两,但和珅嫌少,要他再送缎匹珍宝,结果合计送了四十万两。其二,皇太极长子豪格爵位可世袭,传到曾孙辈时,应由直系蕴住之子承袭,但蕴住侄永锡为了夺取爵位,把两处铺面送给和珅,托他在乾隆面前说情,和珅拿了贿赂,倒也是办成了事儿。

向和珅行贿的官员不计其数,以至于很多人烧香找不到庙门。某一任山西巡抚派人带二十万两银子给和珅送礼,这个人花了五千两银子当小费,结果只


状态提示:第279章 二七八 不敢比和大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