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作为此次前去救援镇苗城的主将,自出发之时便下令队伍一路狂奔,作为镇苗城的缔造者,又一直作为城守在镇苗城中掌控了十多年,对于镇苗城的情感自然是十分深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镇苗城中,还有包括他儿子高桐、义弟高杉在内的王族族人共两百多人,更不用说镇苗城作为王族一直以来的基地,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众多财富。
至于那些附庸于王族的小氏族们,高松却没放在心上,在他看来,那些生活在镇苗城里的小氏族的高层们要是能在这次防守之中死光了才好,这样,这些小氏族剩下的那些族人就能顺理成章的被王族吸纳,成为王族族人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作为王族的附庸,还有一定的自主权。
虽然镇苗城曾经经历过一次围攻,并且最后还取得了大胜,这一次有了经验,理应更加的游刃有余,不需要太过担心,但随着救援的大军越靠近镇苗城,高松心中就越是难安,不是他不相信义弟高杉的能力,实在是从传回的消息来看,这一次东夷人实在是来势汹汹,四千多的战士,比起上一次华胥三族联军的规模要大了三四倍,而镇苗城中的守备力量,因为大部分都被风带去了王都,比起当初抵抗华胥三族联军时,减弱了不止一半。
此消彼能否抵挡住东夷人的进攻实在是没有半分的底气,而且,当初华胥三族的联军在进攻镇苗城时还要担心死伤太多会影响自己后续在王都的威慑力,所以会有所惜力,可那些东夷人不同,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甚至还要担心难以攻破镇苗城就会被两面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注定会不顾一切、不计伤亡的猛攻镇苗城的,这样一来,只怕镇苗城就真的危险了。
心中担忧之下,他恨不得催促手下的战士任一路丝毫不停歇的一直赶到镇苗城下,可人毕竟不是机器,哪怕是那些比人力气更大的大牲畜还需要休息呢,何况是人。所以,高松只能催促,却无法强令队伍不顾一切的狂奔,毕竟,他虽然是名义上的主将,但这支大军之中,占据主力的却还是那八个王都氏族的战士,只要他们不愿意,那些小氏族的战士立刻就会有样学样。
无奈之下,高松只能用镇苗城中的青铜来诱惑八支王都氏族军队的大将,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能够配合自己加快行军速度,那战争胜利之后,一定会拿出二十柄青铜短剑赠予他们。
面对这种诱惑,哪怕是身居高位的八位大将,心中也是无比的心动,青铜短剑不是那些简陋的青铜矛头,他们自己家中也不过只有个三五柄,这一次,只要让手下战士每天多走几里路就能得到二十柄,怎么看都是绝对值得的交易。
而且,为了救援同部落的同伴们,辛苦一些也是应当的吗!
不过,当大军经过近两天的急行军赶到东方氏族附近的时候,却发现了许许多多向西逃亡的东方氏族族人,这让高松的心“咯噔”一下,就沉到了底。
“难道镇苗城已经被攻破了?那些东夷人已经开始向炎黄部落更深处的腹地进攻了?!”心中这种念头瞬间响起的高松,赶紧派人去请几个看到大军之后,便立刻依附上来的东方氏族族人,询问这两个问题。
但很可惜,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只知道进攻的东夷人势大,仅靠他们氏族的住地和族人是不可能守住的,所以才会在害怕之下逃出住地,向着西方逃命。
“不过,我们逃离之前,听说那些东夷人还在进攻镇苗城,想来那时镇苗城应该还没有被攻破吧。”唯一能给高松以安慰的,是一个最靠近镇苗城的小氏族族人所说的几天的消息。
不过,这些人已经逃亡了两天了,高松也不敢肯定这两天里镇苗城是否还安然无恙。
于是,哪怕此时的行军速度已经比之前要快了好几分了,高松也等不及了,赶紧召集各氏族的大将、队长,命令他们再次加快行军速度,当然,为了保证这些大将、队长能够执行他的命令,而不是阳奉阴违,高松向他们许诺,只要早一天到达镇苗城下,那镇苗城就能够给他们多提供二十个青铜矛头。
财帛动人心,再加上是高松这个主将的命令,这些大将、队长们自然不含糊,压下手下战士的不满,再次提高速度,向着镇苗城赶去。
而高松看着再次提高了行进速度的大军,心中稍感欣慰的同时,却也在滴血,这一次,只怕得将整个镇苗城积攒下来的青铜锭都熔铸成武器,才能满足这些大将、队长的条件了。
原本差不多需要三天时间的路程,援助镇苗城的大军在高松、各氏族大将、队长们的拼命催促下,最终在第二日的日落时分终于抵达了镇苗城下。
但待看到此时镇苗城城墙上的情景之后,连日赶路,本就身心俱疲的高松瞬间就喷出了一口老血,面色苍白如纸的向后倒去。
眼见主将昏倒,一群人手忙脚乱的将其搀扶着,去到一处还算平整的地方,各种抢救。
主将昏倒,一阵鸡飞狗跳,八位王都氏族的大将只好面色难看出来主持大局。
高松吐血昏倒的原因,他们在看到城墙上那几颗挂着的头颅就已经明白了。
他们这么不顾一切的加速赶来,最终还是来的晚了,镇苗城显然已经易手,被那些该死的东夷人攻破了,这一点,那几颗头颅,就是明证。
城守高杉,高松的长子高桐,还有那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