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是跟马晋混饭吃的,此时也不免在心中俳腹自己那位吊人胃口的无良东家,着实可恨了些!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友福心里再是不满,也不能像八王爷和景康帝那样找马晋的麻烦,只得略微平复心情,继续往下看了起来。
………
在刊载《三国》的“小说风云”板块后面是一个名为“笑话十则”的板块,上面写着十则笑话,引人一悦,引举两则。
其一:
父曰:“我儿在书院乖巧否?”儿曰:“甚乖,夫子让我做甚我作甚。”
父问曰:“夫子平日让你做甚?”儿曰:“滚出学堂。”
父大怒,随之暴打之子。
其二:
东晋有一个文人,自恃能诗善文,常出联以嘲弄人。
一日,他与友人聚餐,见一农妇领二子小孩经门而过,出言嘲弄:一羊引双羔。
农妇甚怒,回嘲道:两猪共一槽。
………
(两个笑话一个是根据现代笑话改编的,一个是古代笑话精简的,效果都很一般,下次不写了,大家知道《杂志》有个笑话十则就行……)
………
“笑话十则”虽然也许在后世看来很一般,甚至有些尬,但在还没有经历过网络段子轰炸的大乾百姓来说,效果着实可观。
连饱经酒场的孙友福都乐的合不拢嘴,更别说那些见识不如他的一般百姓了,“笑话十则”不说多优秀,起码能保留成《杂志》的固定板块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笑了一会,孙友福继续往下翻,“笑话十则”过后,就到了马晋以笔名所作的“美食杂谈”。
………
“美食杂谈”有两个版面,一为知味,主诉食论,阐述美食之道,有时也会不定时附上一份菜谱。
二为勘店,就是马晋以笔名老饕在《杂志》上推荐特色酒楼,优良菜式,目前范围主要是京城,之后很可能会扩大到整个大乾。
第一刊“美食杂谈”的知味,马晋就仿照袁枚的《随园食单》,先大谈饮食须知。
其上写道:
“正所谓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每刊表其一二,今日先论“先天须知”和“作料须知”。
先天须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非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一,亦无味也。
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已扁身白肚者为佳,乌背者,必倔强于盘中;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同一火腿也,面好丑判若天渊………
佐料须知:
厨者之佐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资,虽善涂抹,而敝衣褴褛,西子亦难以为荣。
善烹调者,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冽;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
………
两篇须知,统共不过五百字,孙友福却看的很认真,不比平常人读之一笑,顶多爱吃的学习一番,孙友福对马晋所写的“美食杂谈”很重视。
不说马晋作为孙友福的老板,他得揣摩上意,就说马晋作为鼎香楼“马家菜”的创始人,其之对饮食的见识,在全天下也数得上前列。
要知道鼎香楼能够从酒楼林立的京城崛起,甚至发展迅速,马晋包宝师徒弄出来的新颖精美的马家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功臣。
而作为鼎香楼的掌门人,孙友福必然也要对马晋的美食之论深入研究,毕竟酒楼是否红火,菜色的功劳占了一半,而马晋就是公认的玩菜色的顶尖行家。
孙永福也相信,此时已经有不少酒楼掌柜如同他一般,正对马晋的须知单仔细琢磨。
………
所谓大道至简,当然马晋的须知单没那么夸张,但多少给孙友福一定的启发,不过等他看到须知单后面的“马氏红烧肉菜谱”,脸色就有些不好了。
这道菜的选材、佐料、火候、步骤、成菜,无一隐瞒,直接全部放到《杂志》其上,只有一些秘方剂量,才以少许、适量等说法代替。
但总的来说,只要稍懂厨艺的人,配上这张菜谱,都能大致差不离地将这道菜烧出。
虽然马晋早就此事知会过孙友福,他会在《杂志》上将鼎香楼的一些非镇店的普通菜式公布于众。
孙友福也能理解马晋为鼎香楼马家菜扬名的意愿,但等他真的看到了自家酒楼保密的菜谱被发布出来,心里还是多多少少有些不是滋味。
不过这点不舒服,也随着美食杂谈后面的“勘店”一扫而空。
………
马晋是鼎香楼的东家,同样,《杂志》也是马晋的产业,而《杂志》宣传酒楼这么好的机会,如果马晋不用在鼎香楼身上,那他才真的是傻了。
当初马晋创立美食杂谈这个板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鼎香楼宣传做广告。
当然,美食杂谈既然喊出了全京城堪店的口号,那就不能可着鼎香楼一家来,之后也会陆续的刊登一些其他有特色的餐馆,不过,鼎香楼仍是主流。
而此时第一刊的美食杂谈勘店篇,就主讲了鼎香楼的三道名菜——水晶肘子,八宝葫芦鸭,即鼎香楼最新推出的京城烤鸭。
在文中,马晋可是把这三道菜,极尽辞藻一顿好夸。
水晶肘子,是晶莹剔透,肘肉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