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第一祸害>第218章 风中凌乱

京师本来就是一有风吹早动能传遍全城的地方。 更新最快辰时未到,西直门前发生的劫持事件传到京师每个人的耳中。

五城兵马司里挤满心急的官员、吏目、士兵,官衙外则站满百姓。大家竖起耳朵,等待今日的广播。

东、南、西、北、中五处兵马司处于京师四方,负责京师的治安。吏目考核中,五城兵马司加入两百多名接受简化字培训的吏目。五城兵马司的月俸提升,也多了许多任务。盘查可疑人员、检查身份证件、监管摊贩商铺、维持道路畅通等等。在太子亲民政令的影响下,五城兵马司成为百姓心目中亲和度最高的衙门。

京师百姓从骨子里头关心朝政。弘治帝性情宽厚,东厂和锦衣卫很少扰民。太子时刻关注百姓民生。不提内行厂作坊工钱高、待遇好;单单朝阳游乐场时不时派发的塑料币,在京师很多地方可当铜钱使用。上行下效,京师言路畅通、官吏亲民。

干着作坊的活、操着首辅的心,成为皇城根百姓的独特标致。每每让各国朝贡的使者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也加大了潜伏在京师、怀有异心者的隐藏难度。一旦行为异常,街坊邻里马上会告到五城兵马司。

弘治十四年新年起,侃大山、学简化字、到五城兵马司墙外听广播三样活计,成为大多数京师百姓的生活日常。

“等了5个月,终于等到刺杀事件落幕。”

“太子一反常态,监国期间没有提及刺杀事件。我敢用这个月工钱打赌,一定是在准备后手。”

“省省吧。就算你媳妇在羊毛作坊赚的比你多,你也应该把你的工钱存起来,送你家娃到学校识字。”

“切,我家媳妇把女儿都送进了学校,还想送我去读书!和一帮娃娃一起读书,老爷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认识简化字的人可以在作坊里当小管事,工钱能涨不少。面子值多少银子!”

“哈哈哈,老王是怕学不会吧?”

喇叭里传来‘滋滋’的声音。

被嘲笑的老王恼羞成怒:“别吵,听太子讲话。”

城墙外吵闹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

辰时已到,太子低沉的声音通过广播喇叭从文华殿传出。

“诸位好,今日天晴,然本宫心情沉重。哎~”沮丧的叹息声,让听众感受到太子此刻的心情。

在太医院休养的马文升“咦”了一声:“殿下又想搞什么幺蛾子?”

“殿下胜券在握,没必要示弱。”刘健摸着胡子猜测,“难道是想提高商税?”

杨瑞红胸前的刀伤极重,正在太医院接受治疗。守在太医院的杨廷和闻言摇摇头:“太子受丘公《大学衍义补》的影响极大。非常清楚商税的作用和意义。昨日太子还同我等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对不会贸然更改商税。”

“殿下只会对陛下示弱。”杨慎抬着下巴不满地抗议。

杨廷和敲敲他的脑袋:“你老实告诉爹,身边携带**雷想干嘛!殿下身上是不是也有?”

“当然是用来防身的。爹,不该知道的事情别问。小心被别人利用!刺客同党利用玉泉山的送水车,宫里知道这事的人都要倒霉。说不定……”

杨廷和死死捂住儿子的嘴,狠狠瞪了眼,“不该说的话不说。”

现场除了马文升和刘健,还有前来探望的刘瑾。

刘瑾愁眉紧锁:“不止宫里,还有刺客混入了西厂。小爷一定很生气。好在杨大人和小杨大人无碍,不然咱家万死难辞其咎。”

“刘公公放心,还有李阁老替您担罪名呢!”杨慎从杨廷和的手掌中挣脱。

杨廷和拍打杨慎的后脑勺。他起了把儿子带到河套、远离太子的心思。别的没学会,得罪人的本事先学会了。

刘瑾牵动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李阁老只是担任西厂客卿,平时公务繁忙无暇管理西厂。”

刘健和马文升对视一眼。杨慎是太子伴读,他的话很有意思。

官员们不知道太子想做什么,百姓们更加摸不到头脑。叹息声过后,是长久的沉默。所有人,包括弘治帝,都在等待朱寿的下一句话。

“本宫想说几句心里话以表明志。”

所有人竖起耳朵、伸长脖子等下文。

“以史明鉴可知兴替。王朝的覆灭不外乎:外敌入侵、皇帝失德、官员贪腐、土地兼并百姓造反等原因。本宫几乎看过所有的史书,本宫只看出一点:阶层固化的危害。不流动的水,只能成为一滩死水。不流动的阶层,只会造成皇朝的灭亡。”

“举个例子,在没有科举前,世家就是不流动的阶层。官员的孩子生下来就能做官;农户的孩子只能种田。隋唐之后,平民可凭借科举鲤鱼跃龙门。此后除了几家特例,再也没能出现猖狂的世家。”

“平民百姓可以通过科举当官、军功封爵改换门楣。大家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流动的阶层,让有能者居之,无能者淘汰。皇帝失德,让天下人过不上好日子,百姓造反推翻统治者。出生草根的太祖推翻了元朝,让皇位流动到我们老朱家。通过军功得到爵位的勋贵,一旦打仗失败被除爵,子孙无法承爵。科举授官的官员,不能把官位留给自家孩子。”

“反之,固化的阶层,不在乎接替者的能力。若是碰到无能者长期霸占高位……例子很多,本宫不一一复述。”

很多话点到为止即可。说出


状态提示:第218章 风中凌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