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诗与刀>第四百二十六章十两?有点黑(感谢蒋大少丶五万大赏)

开海之事,极其重大,关系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如今徐家更是首当其冲,徐杰甚至在第一时间亲自动身南下。

轻装简从,一架马车,几个骑士。

也是没有办法,开海与造船这一类的事情,即便是徐仲也完全不懂,唯有徐杰亲自去安排妥当。

杭州的春,美不胜收。杭州本就有一个天然的海湾,也是极好的天然港口。

杭州还有一个地理优势,那就是水系发达,内陆南北西东所有的物资,都可以从河运航道汇聚到这里,若是有物资从海运到得杭州,也可从杭州轻松发往各地。

所以杭州这个节点,本就是徐杰经过认真思考之后选定的。

海船,船工,船只的武装,海图。这些都是徐杰要亲手准备的事情。

海船还好说,民间造船业本就极为发达,从三国之吴开始,江南的造船业就极其发达,历史上的宋朝,海贸也是极其的发达。历朝历代的海禁,不论严松,但是民间出海也从未断绝过。

所以水手船工也并非无人,违法变成合法,招那些真正能出海的人也不会很难。

所以问题就在于船只的武装与海图之中。

大华朝并非没有火器,甚至军队也有装备少量的火器,但是这个时代火器的威力,实在不敢恭维,与大炮仗无异,甚至还不如后世的大炮仗。

连徐杰几番上阵,也从未真的使用过火器,便是因为这些火器实在不堪一用,徐杰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认真研究火器的改造。

火器的改造,并非只是改进黑火药这么简单。其中关键是火器制造工艺上的,说直白一点,枪管炮管才是真正的关键问题。加工技术的难度极大,管状金属的加工,一直就是个难题。

古代生产管状金属,甚至都用上了最土的办法,那就是打造一根实心的铁棒,然后用工具一点一点把中间掏成中空,且不说掏的精度如何,就是这个过程,也是费时费力。

浇铸之法,更不发达,气泡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东西,并非真的无解,但是真要着手去解决,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且不说铸造问题,就说火药的改进,好似一个配方就能解决,其实也不然。

徐杰倒是知道黑火药比较完美的配方比例,一硝二硫三木炭,但是这个比例其实也有说道,并非真的就是一比二比三,而是一斤硝,二两硫,三两木炭。一斤就是十六两,其实是十六比二比三。

但是这些都还不是真正的重点,重点还是生产工艺问题,不如这个时代木炭的生产,大多是闷烧的办法,制作出来的木炭,其实极其不纯,甚至都能在火盆上烧得浓烟滚滚。

这种木炭的生产工艺,就很大程度上在限制火药的威力。至于矿石原料的纯度,比如硝,那就更难以保证了。

这些才是限制火器威力的重要问题。想要真的让火器发展成熟起来,其中的工作,并不是徐杰与谁传授一句技巧,就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这需要许多事情的共同进步,一项技术或者学科想要真正成熟起来,远远不是一个人能一朝一夕办成的事情。

好在大华朝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说,依旧是极为先进的文明。就算没有真正成熟的火器,暂时也不会真正妨碍到徐杰的开海大计。

厚重的铠甲,精良的兵器,先进的弓弩,成熟的抛投武器。这些已然足够碾压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文明。至于那些还多是未开化民族生长的地盘,那就更不用说了。

海图也是重中之重,这就是需要徐杰认认真真去做的事情,南海的群岛,中南半岛,印度等地,吕宋群岛,马来群岛。

这一条海路上的大致岛屿与海岸,徐杰是可以做出不少贡献的。

徐仲在惊讶之中慢慢配合徐杰做事,召集那些民间能造海船,能真正出海的能人。

这些人本大多是不合法的营生,也多是藏着掖着的人。若是官府来寻,这些人第一反应大概是赶紧躲起来,倒是江南血刀堂来寻,还真是一寻一个准。

江湖势力,在这种时候,当真有极大的优势。

徐杰也开始认认真真对待火器这件事情,能工巧匠也让徐仲派人招揽,甚至连清修的道士也找了不少,炼丹的道士在这件事情上还真会有所帮助。

徐杰已然在杭州过了几个月,夏天都到了,一切才刚刚有了一点头绪,杭州海湾上的船坞也开始破土动工。

热火朝天的血刀堂,以及徐杰心中的宏大计划,对于其他人而言,却并没有多少影响。

杭州城内,文人才子们依旧对那天下第一楼趋之如骛,市井小民每日还在为生活忙忙碌碌。

西湖的湖心岛上,杨三胖时不时站在码头边发呆,他是知晓徐杰在杭州的,却只见过一面,大概是期待着徐杰能上岛来陪陪他。

武道绝顶的杨三胖,如今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孤寡老人,再高的武艺也改变不了他的这份孤独,这个世界,除了徐杰以外,再也没有能让他期盼期待的人了。

行走江湖对他而言也没有了意义,一身的武艺对他而言也没有了什么意义。

这种淡淡的悲哀,无以言表。

若是有人问,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答什么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但是到得最后,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意义到底还剩下什么呢?

兴许就是身边之人了。

今日的杨三胖,还是没有等来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六章十两?有点黑(感谢蒋大少丶五万大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