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在洛阳地区,即便是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地方上还保持着基本的社会秩序,损失几乎被降到了最低限度。去年洛阳地区气候开始恢复正常,当地除了临近黄河几县出现了蝗害外,整个地区的经济就开始好转。
根据臣和笪侍郎等户部官员的研究,两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距,一在于组织;二在于计划…”
听着方岳贡对开封和洛阳的组织能力、计划经济做了一个详细的对比之后,朱由检才略显好奇的向他问道:“那么方卿跟朕说了这么多,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方岳贡用眼角的余光观察了身边一直保持沉默的笪继良,方才对着皇帝回道:“粮食局的各位同僚在汇总了这些年的数据之后,向臣提出了一个主张。臣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便带着笪侍郎一起过来,想要让笪侍郎好好的向陛下述说这个主张。”
在崇祯的点头同意下,笪继良沉吟了一下,方才缓缓向皇帝汇报道:“粮食局的几位同仁的确有这么一个设想,但臣对这个设想并不是很赞成,不过既然方尚书坚持,臣只好请陛下听上一听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大明各地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天灾的祸害。自我皇明开国以来,这样广大面积和损失严重的灾害,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
但是,粮食局的诸位同仁同样也注意到以下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过去三年里,大明境内的天灾层出不穷,可如果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去看,这种灾害显然又是处于局部的。
就好比,过去陕西受灾,但是相邻的河南、山西等地却还是风调雨顺,因此朝廷就能从正常收成的区域调拨粮食。现在我大明境内虽然灾害频频,但是大明南方各省风调雨顺的地方并不是没有,只是当地出产的粮食不足,难以满足北方受灾地区的所需而已。
可是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大明境内看向大明以外的地区,西域、中亚、南洋各地的气候还是相当正常的。西域、中亚距离我国腹地实在太远,想要运粮回来成本过于高昂,但若是把一部分灾民迁移过去,不仅可以减轻灾区的负担,也能借这个机会充实边地,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南洋各地距离我国的距离虽然不近,但是因为靠近人口最为密集的东南沿海,加上运输成本最为低廉的海上运输,因此不管是向南洋迁移人口,还是从南洋各地运输粮食回国,都是切实可行的,这三年里也是被证明了的方案。
且南洋地区适合种植稻米的地区和荒地极多,其中以红河下游、湄南河下游、湄公河下游、吕宋岛中部最为适合大面积耕作。而除了红河下游之外,其他三处地方的开发程度还不到一半,只要朝廷加以控制,这些地区日后就必然是我大明最好的粮仓…
根据以上这些理由,粮食局各位同仁以为,即便眼下大明的气候变化开始好转,对于海外这些备用粮仓的控制也是丝毫不能减弱的。
而根据过去三年对受灾地区的调查,但凡是有组织的地区,有计划管理的地区,其在受灾过程中对于灾害的抵抗能力,都是远远超过那些由士绅控制的乡村地区的。特别是作为工业中心的城市,其自我救济能力也远远超过没有产业经济存在的普通城市,且工业城市对于周边乡村控制能力,也不是旧城市和传统乡村之间的联系可相比的。
由此,粮食局想要拟定一个农业种植的地区规划,打破目前旧乡村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而是按照气候特点和土地肥沃程度,在一定区域内实施计划种植,以确保更多的乡村加入到,乡村—城市的交换体系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