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一百八十一章不得不调不戏曹操

徐州刘备在忍耐,扬州秦宜不也在忍耐吗?

天下两大势力剑拔弩张,有可能产生剧烈对抗,这两个大块头一旦碰撞出火花,天下格局必然发生巨变。谁胜谁负,天下格局怎么变化,现在说还早。不管接下来的格局如何变化,对这两方巨头之外的势力,必将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究竟是好还是坏,全凭各方自己把握。

徐州刘备如是,扬州秦宜如是,汝南张绣,荆州刘表亦如此。

徐州刘备迫切希望曹操与袁绍快一点打起来,因为他看到了这其中的机会。一旦曹操与袁绍开战,他忙于应付袁绍,或许顾不上徐州刘备,而刘备却会在他们交战的过程中寻找机会,不排除异军突起,发展壮大。

徐州刘备被曹操压迫的有些窒息,四战之地,周围没有扩张的余地,曹操随时都可能大兵压境,甚至灭了他。如今终于看到一点曙光,机会就在眼前。

徐州刘备能想到的,许都曹操也能想到,都是人精啊。

所以,刘备的忍耐,以及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鸟用,曹操不会放过他,一切症候显示,曹操必然在战前先灭掉刘备,不给他趁虚而入的机会。

因为曹操已经洞悉刘备,在曹操心里,刘备的危险甚至不亚于袁绍。

刘备能耐是不小,可惜,他的战略眼光略差一些,身边没有出色的谋士。待在徐州发展,本来就是个错误的选择,这里紧邻曹操和袁绍,有他们的压抑,刘备很难发展壮大。

逐鹿中原没有错,看你怎么理解。

大概刘备觉着自己一定要在中原地带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是中原逐鹿,错的有些离谱啊。这样推断刘备也是有依据的,看看在这之前刘玄德的足迹,就已经很清楚,从黄巾乱开始,刘备一直就在中原地区打转。

中原是决战的地方,只有在这里取得完胜,那才算底定中原,完成霸业。

刘备手里有五六万兵马,看似还可以,但与曹操、袁绍相比差的太远,兵力也就曹操的十分之一。就像京剧唱的那样,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号人七八条枪,这架势在中原摆擂台,你说靠谱吗?

纵观刘备整个历程,每投靠一个人,就背离一个人,刘备打仗也有一个特点,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败,败后再战。一会儿被人打垮了,四处流窜,而后拉杆子崛起,再一次遭受打击,直至碰到某一个大智慧者为他出谋划策,补上他的短板。

所以,甭管刘备多么坚韧,他的战略眼光决定了,他只能瞎忙活。

你看人家诸葛孔明,隆中对之后,让刘备远离中原,独占西川,这才发展壮大,三分天下。

可惜,他这个短板恐怕永远补不上了,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统都被扬州牧秦宜截胡,有点本事的谋士差不多都名花有主,谁来辅佐他?

呃,徐州不是有陈登吗?

陈登是世家,首先维护的是陈家利益,更何况他也在观望,随时可以甩锅,最后不也投靠了曹操嘛。

扬州秦宜虽然也临近曹操,比徐州刘备略往后一点,不过也远不了多少,强大的曹操也会对他有威胁。

但是,秦宜有年龄优势,一个刚出道的秦宜还入不了曹操法眼,在这之前从曹操对待秦宜的手法,可以看出端倪,否则,秦宜会有今天吗?

你看秦宜多贼!曹操让他去淮南,秦宜很听话,率兵进入扬州。

再后来,曹操看秦宜有点坐大的感觉,让他去打徐州刘备,秦宜也照办,非常温顺。一直到现在秦宜都没有表现出与曹操对抗的苗头,不像刘备那样总想着给曹操使阴招。

在曹操眼里,扬州秦宜与徐州刘备属于决然不同的两个人。

假若曹操战败袁绍,底定中原,曹操大有可能招安秦宜,但招安刘备绝无可能,必须灭之。

当然,扬州牧秦宜发展速度太快,大概曹操已经有所察觉,一旦超出了曹操的容忍程度,又另当别论。

话又说回来了,秦宜也是没办法,他不得不快速发展,这是一个绝佳的空档期,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在这之前曹操用兵过度,年底之前不可能再一次大规模用兵,连徐州刘备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曹操都能忍耐,更何况扬州秦宜。

接下来曹操要与袁绍对峙,随时爆发大规模战争,更不可能分出精力对付秦宜。

由此可见,扬州牧秦宜把握机会非常精妙。

秦宜不是单纯地依靠软手段稳住曹操,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便曹操倾其全力对付他,那又如何?若寿春一线顶不住曹操攻击,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后退到大江之南,利用天险抗拒曹操。

真若走到退守江南的哪一步,秦宜真的逼屎,非常不完美。

当年秦宜在吕布手下当一个小小的宜禄,蛰伏多年,可不是光顾得上在杜妹儿小娘皮白白肚皮上忙活,生死大事不可不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脑细胞,这幅蓝图在秦宜脑子里勾画不知多少遍,反复推演,补充修改,确保算无遗漏。

现在秦宜完全掌控扬州,手握一州之兵,天下除了袁术、曹操两大势力,第三大势力要数扬州牧秦宜,这可不是好事,枪打出头鸟这道理秦宜知道,尽管曹操暂时顾不上他,谁知道有没有例外?

所以,扬州牧秦宜要采取补救措施。

所谓的补救措施,不过是对外发动战争,搞摩擦。

这是做给曹操看的,你看我这里也不安宁,你们忙你们的吧,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一章不得不调不戏曹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