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出征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样的战果自然是让立花贞宗激动不已。真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就是那些战舰的火炮太过厉害,一轮齐射之后满地都是断壁残垣。
在立花贞宗看来,这些被炸死的百姓、炸毁的屋物可都是属于自己,不对,应该是属于天神的财物,就这么给毁了实在是浪费。不过,毁都已经毁了,这时候再可惜也没用。
只不过,对于后期的作战计划,立花贞宗不得不考虑先采用火炮齐射,再派兵卒攻城掠地的战法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了。要知道大军一动处处都得花钱,能省一点总是好的。
好在,立花贞宗也只是稍稍可惜了一下就将这个念头给抛到了脑后。开玩笑,自己既然得了神眷注定要成为一统扶桑的人,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利而影响整个战局,那不傻得吗。
仅仅只是一个旬日的时间,深得远交近功这种外交策略之精髓的立花贞宗,在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邻居”取得接二连三的大胜之后,直接就将自己家的地盘给足足扩张了三倍还多。
面对这硕硕战果,心中激动不已的立花贞宗却并没有被连胜冲昏了脑袋。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并且展示出自己强大的实力之后,并没有一鼓作气继续打下去,而是停了下来。
虽说这一个冬天下来,立花家的实力确实膨胀了不少。但扩大了足足三倍的地盘可不是打下来就一切都ok的。还得有足够的人去管理、去重建、去经营才行。
俗话说得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只有将这些胜利的果实真正“吃”下去并且“消化”掉,才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否则,就象闯进玉米地里的狗熊一样,一路走一路吃是挺爽,但事后才发现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于是,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停下征战步伐的立花贞宗,一边将重心放在了打理这些刚到手的地盘。一边挟裹着连胜之威,开始和那些值得联盟的势力展开新一轮的谈判。
即便立花贞宗知道自己得了神眷之后,是注定要成为统一扶桑的人。并且还有着战神赐予的种种神恩相助,但也知道现在的自己还不具备横扫整个扶桑的实力。
或者确切一点来说。光是打仗的话到是没什么问题。别看眼下手上才二十艘战船数量并不多,但架不住几处船厂都在不停地修建新船,更何况还有火炮这种大杀器。
以扶桑这样的岛国环境,哪怕不是所有的海岸都有人居住,也不是所有的海岸能够进行登陆。但只需要把战船绕着整个扶桑岛轮着犁上一遍。就算还没办法统一全岛也差不多了。
可问题是打下来的这些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管理和守护得话,一个不好到头来很可能会变成为他人做嫁衣。就算有神眷,也不可能周而复始地打上一遍又一遍吧。
所以,在暂时停下了征战的步伐之后,趁着那些势力都被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给“吓”住,立花贞宗就开始将本家那一套受了天神指点的行政管理手段给拿了出来。
得亏之前那一个冬天,立花家不光是训练出了数量庞大的兵卒,同时还通过招募、考试等手段挑选出合适的人选经过悉心的培养,造就了一批“行政管理”人才。
在这些人才带着足以守住战果的兵卒赶到各自管辖的地盘上后,开始统计战后的损失、清理当地的豪强、匪患、重整当地势力、推广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新型农作物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同时。还不忘颁布募兵令,招集更多的兵源。
而这些兵源,在没有经过训练之前自然是不会派到前线战场上去,不过,却可以做为地方上的军事力量。而且在辅助那些行政人才维护地方治安的同时,正好也能起到练兵的效果。
随着照搬了立花家在自己地盘上施行的种种安民和促进发展的政策被实施下去,再加上扶桑这边地广人稀和社会形态的特殊性,被打下来的地盘到是被接管的相当顺利。
不但没有发现什么民变之类的问题,而且老百姓们对于那些政策还有募兵令的态度都还算比较积极。特别是当那些免费的新型农作物种子被放下去之后,更是收买了不少的民心。
俗话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农业的问题解决之后,做为内政总管的郑成功,当即就利用在三桅战船的保护下开辟出来的航线,向这些新占下来的地盘输送出大量的商品。同时也带去了不少的人口。
人口,其实一直都是制约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因素。虽说并不是人多就代表着国家强大,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一个国家不说发展壮大,能不能守得住都是个问题。
而这些人口的来源,一部分是通过迁移新地能获得土地等政策从扶桑其它区域里自行“上钩”的百姓。而另一部分则是花钱从大唐、新罗等地大批量采购来的奴隶和工匠。
甚至于还有一些人是来自突厥、契丹、回纥以及吐蕃等地,由于扶桑这边将会成为一个类似于“养殖区”的所在,这种民族大融合的事情非但不是件坏事反而是件好事。
毕竟扶桑人的个头和体形都偏矮偏瘦,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先天不足。有了这些外来的人口,特别是那些生来就强壮的种族,经过血脉的“杂交”之后,总能培育出更好的人种。
而且,随着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纯种的扶桑人也就会越来越少。有朝一日,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