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武夫>1572.第1572章 国王拜见太子
攒动,热闹无比。

高丽自从李朝开国以后,就是明朝的属国,一直都奉行事大主义,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以中原之下地位最高的‘小中华’自居。在成为大明藩国没多久,高丽朝廷就在首都汉城西郊修建了“慕华楼”(后来改称“慕华馆”),作为迎接中朝天使的国宾馆。慕华馆前立有两柱红木,称为“迎诏门”或“延诏门”,作为慕华馆的附属建筑,而后这里经过了扩建,就成为了一座牌坊门。

后来明朝使臣薛廷宠来到朝鲜,他对“迎诏门”的名称发表意见说:“所迎有诏、有敕、有赏赐,而名以‘迎诏’,似偏矣!”于是题写“迎恩门”三字,作为该门的新名称,高丽君臣自然唯命是从,更改掉了门的名字。后来,迎恩门在壬辰倭乱时被毁,重修后明朝使臣朱之蕃于万历末年间出使高丽的时候,重题“迎恩门”匾额,并落款“钦差正使金陵朱之蕃书”,挂于其上。

如今,重修的门还在,但是牌匾已经不见了——大汉已经代替了大明成为‘****’,为了避免****的太子不高兴,在高丽国主李珲的命令下,牌匾已经被摘了下来,重新挂了一块由高丽人自己绘写的牌匾。

而此时此刻,以李珲为首的高丽君臣,以及大汉驻高丽使团的绝大多数成员,正站在迎恩门之下,等待着太子殿下的驾临。

天色略微有些阴沉,灰蒙蒙的天空压在苍穹之上,明明已经接近中午了,却还是看不清太远,春风微带凉意,并不是一个出门的好时节。因为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已经等了许久,所以现在大家都有些不耐烦起来,各自分成了几群人互相谈天说地,甚是闹腾。

站在最靠近迎恩门的地方的,自然就要是高丽国主李珲了。他今天盛装华服,高大的身躯也在礼服的映衬下显得尤其的英挺,已经花白的头发也被整齐地束好放在了头上戴着的翼善冠当中,这一套礼服华彩,恍惚间又让他拿回了几分当年的风采。然而一片模糊,只剩下眼白的眼睛,却让这种风采瞬间化为乌有。

因为之前政变的缘故,他早早丧失了视力,因此听觉较常人要敏锐许多,现在各种声音伴着寒风向他的耳朵里钻,让他精神怎么也无法集中。

自从借着大汉的帮助复国之后,他一直幽居在景福宫很少出来,一来是自知如今的形象太过于不堪,恐遭人讥笑,二来也是受不了外界的嘈杂。

可是今天是中朝太子亲自驾临汉城的日子,这可是无法推脱的仪式,他也只能带着侍从们来到迎恩门静待中朝太子的到来。

他孤零零地,身边空荡荡的,也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仿佛已经成为了孤家寡人一样。尽管没有根据,他去总感觉众人的视线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口中的窃窃私语也好像是在议论他如今的惨象,这让他感到愈发不自在。

他原本就是个性格十分孤僻忌刻的人,当年在位的时候就威福自用,多次清洗杀戮群臣,自从眼睛被烫瞎了成为残疾人之后,更是孤僻了几分,总怀疑大臣们都在暗地里讥笑自己,这些不断传到耳中的窃窃私语,都被他听成了嘲笑和讥讽,刺得他如同芒刺在背,却又无处发泄。

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原本那个可以随意作威作福的高丽国君了,一个瞎子是不可能靠自己来治理国家的,如果不是大汉出兵相救的话,自己现在可能已经老死在江华岛当中了。大汉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了自己而已,如果再像过去那样惹得高丽朝廷上下离心,那么自己就会像当年那样,被人国君之位上被赶走。

唯独这一点他无法忍受,失去了一次之后他才知道国君之位的珍贵,哪怕是做个有名无实的国君之位,他也不愿意再放手,为此哪怕要对大汉皇帝和太子卑躬屈膝、哪怕被高丽上下唾骂,他也在所不惜。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窃窃私语的群臣们忽然骚动了起来。

“来了吗?”他转过头来,为后面站着的内侍。

“陛下,来了。”内侍连忙走到他的身边,附在耳边低声回答。“前面就是大汉的士兵开路,中间有一个车队,这排场一定是中朝的太子没错。”

“终于来了啊。”李珲面无表情地说。

接着,他略微有些颤抖地蹲了下来,用手扫了扫面前的石板。因为是经常要迎接中朝使者的地方,所以高丽朝廷历代都十分注意迎恩门和慕华馆周边的环境,而大汉使团入驻之后,更加是加大了对这一块片区的维护,除了修缮了已经有些衰朽的建筑之外,还用青石铺了一条连接迎恩门和大汉使馆的道路,以此来炫耀自己在高丽的地位和存在。

随着距离的拉近,马匹踏在青石路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排开了其他的一切嘈杂传到了李珲的耳中,很快不用内侍的解说,他就能够估测出中朝太子的距离了。李珲站在迎恩门下,仰着头看着前方,好像他真的能够看到远方一样。

“跪下。”当估测到对方已经足够近的时候,李珲突然扭头看向了这个内侍。

“陛下?”内侍被他的动作弄得吃了一惊。“他们离得还很远呢!”

“跪下。”李珲再次下达了命令。

内侍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跪了下来,身体压到了青石板上,发出了沉闷的轻响。

犹如是得到了什么命令一样,当内侍跪了下来之后,迎恩门下一直在暗暗注视国主的高丽大臣们马上齐刷


状态提示:1572.第1572章 国王拜见太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