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荣耀法兰西>第369章 踌躇不前的鲁缅采夫元帅
帅以及他麾下的将军们,总习惯于在战争前调集更多的兵力,从而形成对敌数量优势;此外,法军指挥官还喜欢竭力隐蔽己方的战略预备队,德国人已吃过好几次大亏。

所以,在间谍与侦查骑兵确定法国东方方面军可以调动的实际兵力,以及隐藏某处的战略预备队之前,坐镇阿利图斯前线指挥部的鲁缅采夫元帅绝不会下令出兵。为此,他已经三次拒绝了新任参谋长本尼格森将军的渡河要求。

想起那个固执的德国参谋长,鲁缅采夫就感觉一阵头疼。或许是出身于不伦瑞克一个古老的德国贵族家庭的缘故,这位莱昂蒂?本尼格森将军对于终结了韦尔夫家族在布伦瑞克5百多年统治的法国独-裁者,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感。

所以,在本尼格森参谋长抵达涅曼河方面军总指挥部之初,桀骜不逊的他就不顾曾经老上司的脸面,公然在一次师团级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强烈要求鲁缅采夫元帅尽早尽快的越过涅曼河,继而对法军实施毫不留情的猛烈打击。

好在八面玲珑的司令官并不在意昔日部下的无礼之举,那是这位德国参谋长代表着亚历山大王储。即便如此,鲁缅采夫元帅依然强调出兵的两项基本原则:法军的实际参战兵力,还有敌方战略预备队的位置。

事实上对于第一个问题,早在数天前鲁缅采夫已大致清楚,来自普鲁士人的通报以及前方间谍的密报中均明确表明,法国的东方方面军参战总兵力为10到12万之间,其中的法国人仅有一半,其余半数均为法属的波兰籍士兵。按照俄国人换算标准,法国人与俄国人战斗力属于1:1,而波兰人与俄国人为2:1。换言之,12万法国东方方面军的实际战斗力仅相当于10万俄军,法俄两军差不多旗鼓相当。

就在昨晚,鲁缅采夫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处于法军重重包围下的阿伦施泰因要塞(奥尔什丁)的普鲁士守军在坚持数周之后,最终选择了投降。那是法国人从后方调来了4艘内河炮艇,能够轻松绕到守军众多炮台的死角实施猛烈轰炸。在苦苦支撑两天后,死伤惨重的普鲁士守军不得不打出白旗,继而列队向法国第四军缴械投降。

好消息是,围攻阿伦施泰因要塞的法军右路军并没有转而向北,赶去支援围困柯尼斯堡的左路军,而是继续向东,正朝着两百公里外的奥古斯图夫市进军。按照过往时间与行军步伐计算,等到5天之后,法军左右路军两地相距将从现在不足1百公里扩大到230公里。一旦法军右路被优势俄军合围,左路军很难及时呼应与增援右路军,从而为俄国聚歼法军一部主力,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不过,鲁缅采夫元帅判定法军隐藏某处的战略预备队,依然没有出现于前方侦察兵的报告中。所以,俄军司令官第三次拒绝了德国参谋长的出兵请求。

午餐过后的1点到3点,这属于鲁缅采夫元帅雷打不动的午休时间,除非是战争爆发,他绝不会走出休息室。然而,当老元帅刚要躺在床上休息时,就发现自己的副官巴格拉季昂中校拿着一份密函兴冲冲的闯了进来,副官一见面就开口汇报道:“元帅阁下,法国人的战略预备队就是他们最高统帅的近卫师团,总兵力在2万到2万5千人之间,目前已加入到围攻柯尼斯堡的战斗中。”

需要说明的,这位身材高大,留着浓密鬓发,相貌严肃的巴格拉季昂中校并非纯正的东斯拉夫人,而是出生于北高加索一带的格鲁吉亚皇室家族,其父是巴格拉季昂尼亲王,也曾在俄军服役过(军衔上校)。1782年,巴格拉季昂17岁的时候以士官身份进入俄军服役。6年后的俄土战争中,年轻的巴格拉季昂参加了战斗。从1791年开始,巴格拉季昂中校就成为鲁缅采夫元帅的第一副官,直到现在。


状态提示:第369章 踌躇不前的鲁缅采夫元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