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和队伍停下时,官员住进驿站,军士人太多,在空旷处扎起了帐篷。夜色深沉,营帐之中只剩下巡逻的士兵在走动。突然,一只羽箭带着破空之声,射向经过火盆附近的一名军士。这像是一个信号,随即更多的羽箭雨点一般飞向大片的帐篷,睡梦中的士兵被突袭,中箭者不计其数。随后是一轮火箭,营帐一个接一个被点燃。惊醒的士兵们来不及穿戴好,匆忙间披上甲胄,拿起武器出来迎战。
箭雨之后,数不清的黑衣人从黑夜中冲出,与仓促迎战的大燕将士们战在一起。营地一时间大乱,呼喊声,刀剑相撞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几位议和大臣住的很近,吓得瑟瑟发抖,不敢走出房门一步,他们的亲兵将驿站团团围住,也不敢走开。
厮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些人眼中。却仿佛有一年那么漫长。终于,杀声渐息,侍卫们走进官员的房间,跪地说道:“大人,贼人已经退了!”
这个时候,议和官员们才匆忙走出营帐查看情况。为首之人是兵部尚书杨少卿,他环视一圈,帐篷上的火都快熄灭了。小队正们正在指挥自己人搜寻倒地的自己人,查看伤亡。杨少卿问道:“伤亡情况如何?”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御林军统领,他面色有些难看,回答道:“回大人,正在清点,粗略估计,怕是死伤三百之众。”
杨少卿倒吸一口凉气,刚刚出京,就遇到这种情况,这可是他大燕境地啊,这是什么人做的!他又想到一事,问道:“威远王世子呢,他不是能征善战吗,怎不见他大显神威?”
“威远王世子带人追缉凶徒了。”御林军统领回答着,心里已经有些不满,人家杀敌的时候你躲在房间里,自然看不到人家大显神威啊!
皇宫中人正在惶惶,京城之中刀山火海,此时一队人马身着燕国军中服饰,冲向昌远城北城门。
深夜之中有人入城,守城官兵自然要查问个清楚。而且此时城中四处火起,严格来说,这个时候更该严格查证,以免雪上加霜。但此人是献王安排的人,见来人拿出了献王的信物,当即便打开城门,放这些人入城。
这队人马大约有三四百人之众,城守还想着,陈国将士实在胆大,这么点人就敢冲击京城,这是不想活着回去了!不过这也说明了齐翰深得人心,这么多人肯为他卖命,心里不禁暗暗叹服。对于官至大将军职位的齐翰,即便是敌国之人,也免不了敬佩,不由畅想何时自己也能有这样一批死忠部下。
刚刚进城的这些人进城之后分作几路,分头冲向城中火光四起的地方。
此时皇宫之中,关于是否调动南北两大营军队发生了分歧。太后献王一派,坚持要调兵,因为京城之中局势不明,必须要大军来保护京城百姓及官员家眷安全。这个说法得到了几位大人的认同。皇宫暂时没事,有高高的宫墙和御林军守护。他们的府邸可没有这些,哪里禁得住暴徒的冲击!
萧允反对,说此时局势不明,皇上刚刚驾崩,若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兵马会引起京城动荡。不得不说此时太后和献王抓住了大臣担心家人的心理,略占上风。但左右丞相均默不出声,因为调动兵马之事,由谁发出指令至关重要。
左右丞相心中也慌乱,但调大军入城,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看向萧允,这时候不见慌乱,神色坚定。反倒是太后和献王,情况未定,便大呼小叫要大军进城护驾,实在不够镇定。左右丞相心中天平,已经偏向了萧允,但到底挂念家中亲人安危,这个时候不好说什么。
萧允已经听政数月,至少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善于听取百官意见,有的时候也十分坚持己见。此时他也不大声辩驳,只是不肯点头,坚持要皇城兵马司解决城中变故。
献王暗笑。他自己的两百甲士加上陈国的几百人,一晚上的时间足够血洗京城。霍连杰不在,或者已经死了,萧允手上没有可用之兵。京城之乱,他没办法平定。而皇城兵马司的战斗力他已经了解过。久未经过战事,怕是会被他的人牵着鼻子走。此时他倒巴不得萧允坚持己见,正好可以把百官的怒气转到他身上。所以他对太后使了个眼色,一面不软不硬的表态希望调动兵马进城平乱,一面又安抚几位重臣,唤来报信的内侍,要他找几个知情人进来问问。
太后急的要哭,指着萧允道:“哀家要调兵进城,不过是想护着大家。你不过是怕虎符落到哀家手里,就这样置大家死活于不顾,你心里可有别人?若是让这些贼人继续为非作歹,到时死伤无数,这个责任谁负!”
“我负!”萧允冷冷的。“我相信皇城兵马司能够平定乱匪,宵小之徒,不足为虑!”他看着太后,宵小之徒几个字,几乎就指的是他们。
太后心虚,目光躲闪,却仍然不肯认输,说道:“好,这可是太子说的!万一皇城也被他们攻破了,哀家也不要你死在乱匪手中,你就自刎在你父皇床前,以死谢罪!”
这话就说重了,百官连连劝慰。萧允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外面一片漆黑,没有一颗星辰。他面上镇定,心里到底有些七上八下,不知道霍连杰那边进行的如何了。
皇城兵马司久未遭遇过这样的战斗,确实十分吃力,折损无数。眼见贼人在前面耀武扬威,城中火光又起了几处,自己却连几个活口都没拿到,气的简直要骂娘。正在懊恼之际,却听远方惨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