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言情总裁>花的解剖学>No.139 三月十九

夜已深,明月当空,北门屯营录事参军事秦天佑在灯下独坐,毫无睡意。

实在是因为,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长安都的戍军现在驻扎在玄武门,称为“左右屯营”,执掌皇城的守卫。目前这支军队的编制和管理都有一些混乱,可是新皇登基伊始,需要整治的东西太多,还顾及不到这里。

现在没有人提及,但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新皇的上位是践踏了手足鲜血的。秦天佑的运气不错,应了名字里的“天佑”二字,他所在的军队正好站对了队,在玄武门之变后,顺利地存活下来,成为了皇城的屯军。与秦天佑一起参军的几个朋友,就没有这么好运了,都作为太子逆军被诛杀殆尽。

按理说,经历过这些的秦天佑,应当对新皇怀着深深的惧怕甚至厌恶,但是他并没有。他在玄武门一役后见过秦王一面,那一天,秦王身骑白马,目光坚定地注视着淋漓的鲜血,但是很奇怪的,那目光并不阴鸷,却有着无法以语言描摹的明亮的光芒。

这个人是天生的帝王,如果他君临天下的话,应当是天下苍生的福祉!不知怎的,秦天佑的心里就是这样坚定地认为。

新皇即位后,守军置于玄武门,至今都还未把军官的编制添全。目前,只有中书省推荐了一位久经沙场、忠心耿耿的将军范成初担任左右屯营的长官,手下也只是简单地设置了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其他官职皆是空的。作为录事参军,秦天佑被每天的杂事忙得焦头烂额。

现在秦天佑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即将到来的祭天大典做准备。左右屯营驻守皇城已大半年,对于戍守已经颇有心得,所以祭天大典的守卫工作,也从屯军中选拔人员完成。

祭天大典万众瞩目,可以说,是新皇在百姓面前的第一次正式露脸。大典的筹备从年初就开始了,忙坏了工部和礼部。但是,无论如何,这场大典是重要且必要的,每一个做臣子的都心知肚明。

秦天佑平素头脑缜密,做事老成,深得大将军范成初的信赖,所以,这次祭天大典的卫戍,也就少不了托付给秦天佑组织筹划。压在肩上的这副担子,可是着实不轻。

祭天坛设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其实,这祭天坛并不是新修的,而是直接使用了前朝的遗物。隋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建新都大兴城,命人建造了一座祭天坛。这座祭坛着实雄伟,共四层,规模绝非前代可比。新皇打算直接使用前朝的祭坛,可以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

照理说,对于前朝用过的东西,正常都应有所忌讳,即使不毁掉重建,也该避开不用,以免产生替前朝扬威之嫌。但皇帝李世民对此竟毫不在意。他说,隋帝无道,导致国家陷入战乱,民不聊生,这是黎民都看在眼里的事情,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现在,战乱刚刚过去,国民需要休养生息,没有多余的半分财物可以用在建造祭台上。有那些钱,不如赈给百姓了。

这样的决定一作出,举国上下,不但没有生出流言蜚语,反倒对新皇一片赞誉。人们都觉得,天子有这样的悲悯之心,无论用什么样的祭坛,甚至哪怕没有祭坛,神佛也会保佑的吧。

所以秦天佑想,就算是再辛苦再劳累,也一定要把这次的差使办好。

祭天大典定在四月初七,已经不到二十天了。选择四月初七这个时间是太史局建议,中书省定下的。太史局是负责观天象编制历法的机构,本朝太史局恰有一位天学官员极有才识,要不是知道他的判断都是通过监天得来,人们都会误以为他能预知天下未来。

今年开春长安周边一直干旱,太史局观测出,四月初十左右,将会连降喜雨。中书省得知此事,便建议皇帝将祭天大典定于初七,这样,祭天过后,很可能就会久旱逢甘霖,对新帝的龙威将会大有裨益。

麻烦的,就是八大圣僧给新皇的摩顶授道礼。

这八位圣僧由全国各大寺庙中的得道高僧之中选择。也不知是否天意如此,天竺高僧波颇恰恰于这个时候携带梵本佛典来到了长安,受到朝廷的最高礼遇。天竺乃是佛教的发源地,天竺高僧自是佛法高深。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们都聚集在长安清凉寺内,与波颇神僧辩论佛法,从而选出为新皇摩顶传法的僧人。

辩论将持续很久,按照此类活动的惯例,辩论的过程中需要关闭清凉寺,与外界隔绝,彻底地进入无物无我的世界。八位高僧选出的时候,应该是大典的当日了,因为佛祖究竟指定哪八位圣僧,据说当天会有喻示的。八位圣僧选出后,会沐浴更衣,到清凉寺大殿进行一个谢佛仪式,然后各自以宝衣遮住圣颜,乘坐法轿前往祭天坛。

一路上会遇到百姓的夹道膜拜,但是,依规矩僧人们的圣颜不能随意暴露在外面,所以必须安排足够的人手予以保护。在祭天摩顶礼上,也要有极其训练有素的军士便衣护卫,虽然不该怀疑佛门弟子,可他们毕竟将要与皇帝距离那么近,还是绝对不能大意。

守卫的事情需要考虑的问题千头万绪。除了现场需要布兵镇守,同时维持在场百姓的秩序,避免他们因情绪激动对祭天台的安全造成影响,还需要在一两处高点布哨兵,以便俯瞰掌握全局的形势。不过祭天台那边的地形不错,两侧各有一处高楼,都是古以有之的建筑,一处叫


状态提示:No.139 三月十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