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姑肉乎乎的嘴角还粘着半透明的米粒儿,努力的眨巴了几下眼睛,才睡眼惺忪的睁开了一条缝。
张三会坏坏的笑着,眼珠子却死死的不离小道姑的手:“丫头,别吃了啊,长蛀牙可疼了!”
话没说完,脑壳儿边又飞来一条枕头。
张三会猫着腰跳开,指着上面的惜风气急败坏的骂:“野蛮!野蛮!”
却不料惜云大汉又揉着毛茸茸的腿,探了半个身子下来:“干嘛,找茬儿?”
张三会立刻就泄了气,脸不红气不喘:“哎呀,都在呢!还是馒头好吃,我可不是稀罕这丫头那两口糕点啊,主要是这东西吃多了……它它它牙疼!”
正喝水的惜尘冷不丁儿呛了一口,咳嗽起来!
啃包子的袁屿茫然的看着,认出张三会的时候,袁屿挪了挪身子,腾出了一小片地方来。
张三会见缝插针的坐下,唏哩呼噜的喝着汤,喝饱了才抬头有些不好意思的冲萧老头恭恭敬敬的拱了拱手:“萧老前辈,叨扰了!”
萧老头眯着眼嘿嘿笑了笑,不置可否。
老二惜风鼻孔里闷闷的哼了一声,提走了那瓶酒,便又望着车顶沉默了。
张三会话匣子不停,不断的诉说自己这一路辗转的辛苦,也不断的哭穷……
检票的时候,张三会死皮赖脸的不下车,他是从江西坐的另一列车,按他的话来说,兜里连个响儿都没有,不跟着惜尘他们,早晚得饿死在另一趟车上。
惜尘只得无奈的给张三会补了票,堂堂天师府的传嗣弟子,撒泼打浑的功夫,竟也如此厉害。
吃饱了,小道姑拉着袁屿,两个人贴在窗边,看外面一闪而过的树,窗外的风景。
除了瞌睡打盹儿,这漫漫长途,实在无趣。
时间久了,窗外的风景最容易勾起人的瞌睡虫,惜霜小道姑就偎着袁屿有一搭没一搭的打瞌睡。
袁屿则侧脸看着自己这个小师姐,她睡着时的样子,晶莹剔透。
从蜀中,过陕北黄土百里秦川,到山西,再过河北……
日落昏黄的时候,过河北经天津北京的时候,惜云大汉猛的翻起了身子,扣着车窗眼珠子瞪得滚圆,满是眷恋的感叹说:“哎呀妈呀,介肆天津卫啊,跟我小时候不一样了……”
没有多少文化的惜云大汉,以这种方式表露着他的思乡之情。
在一个没有过完的深夜,车停了。
火车上的人已经很少了。
迷迷糊糊的被叫醒,迷迷糊糊的下了车,袁屿才从萧老头嘴里知道,这个地方叫赤峰。
五十多年前,这里的牛肉八分前一斤,鸡蛋一毛钱能买十个。
而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第二年,日本人侵占了热河省,将西拉木伦河以北划为兴安西分省。
当时的赤峰叫做“满洲国热河省翁牛特右翼旗赤峰街”。
旗,在蒙语中是县的意思。
日本人的“满铁”通常会把车站建立在远离市区的地方,日本人就住在周围,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守着车站,便守住了这片地区的血脉,一旦发生了什么事,“犯人”则没有机会乘火车逃跑。
日本人就是如此以同样的方式,的把侵略的触角慢慢布满了中国周围每一个角落……
。。。。。。。。。。。。
夜色晴的很好,月色明亮,可是却又干又冷,春天在这个地方来的格外的晚。
下了车,所有人齐齐的同时打了个哆嗦叫着冷。
尤其是张三会叫的最厉害,他只穿了毛衣裹了个马褂。
惜尘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戏法一样把小道姑裹的圆滚滚的,这是谁也学不来的绝活。
小道姑却眼睛亮晶晶的挣脱了,跑到路边的土山下,借着月色,那儿竟然还有不惧寒冷的人在卖糖炒栗子。
小道姑捧了一大包过来,递给了袁屿,又把袁屿的一只手按在自己厚厚的衣衫里,一本正经的说:“小师弟,我给你暖暖手……”
张三会抖抖索索的过来,捏了一个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就蹑手蹑脚的钻一边儿剥去了。
夜还深,几个不长心的大老爷们却并没有多少厚衣裳,干哆嗦。
所以,匆匆忙忙的赶了两里路,才看见了一个亮着昏暗灯泡的骆驼店,那灯泡,实在太暗了,甚至不如月色明亮。
最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远行的骆驼队已经陆陆续续赶了回来。
之所以叫骆驼店,是因为破旧的店里,供行脚商们住宿的客房没有几间,反倒是供骆驼躺卧休息的棚圈的面积异常的大。
兴许是袁屿一行人的脚步声闹出的动静,借着昏暗的光,棚圈里跪卧了一列的骆驼们睁着异常清澈的眼睛看着这一群扰了它们安寝的不速之客。
有的骆驼在吃草,大把的干草在嘴里不断地咀嚼着,那么大的门牙上下不断的交错磨来磨去,大鼻孔翻着热气,白沫粘在胡须上,那么丑,那么安静!
惜霜小道姑大概是第一次见到骆驼,觉得有趣,便鼓起嘴唇学骆驼吃草的样子……
店里的老板却是个汉人,披着满是破洞的旧大衣,拿着忽明忽暗的手电为几个人带路。
老板说,每年,骆驼商们都要跑很远的地方,只是如今的年月,骆驼队已经越来越少了,养骆驼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袁屿一言不发的跟在后面,听自己的师父和老板说些大人之间的闲话,分明是陌生的人,可这种彼此之间的亲切感,却让袁屿异常的喜欢。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