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四一六章 泼(下)

但张载不知道啊,因此他认为王巨对二程看法有些偏颇。不过也正常,宋朝互相攻讦渐成常态了,再说,大程对自己这个门生态度同样不友好。

“官人,那你什么想法?”妃儿问。

“我嘛,与恩师一样,认为气也是一种物体,不过宇宙是不是以气为本,那就不大好说了。”

如果按照大爆炸理论,张载说法就是错的,大爆炸开始之后,什么玩意都吐出来了,包括液体气体固体。

然而天知道呢。况且就是大爆炸理论能成立,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又是什么东东哉?

奇点,奇个头啊。

“其次人性方面,我与恩师也略有不同之处,我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了一些人性,比如寻找母乳,比如会哭,然而我不会从善恶上讲,我若讲则是讲利己与利他,利己就是为自己,利他就是为他人。利己乃是强壮自身,这也是人的天性,利他是人类想要更好生存,必须组成团体,直到国家。利他精神固然值得赞扬,利己精神也不要贬岐。比如农民为了自家收成更好,必须要努力耕种,工匠为了收入更高,必须提高技术。官员为了升官,必须做出政绩。在不伤害他人情况下的利己,同样也是值得鼓励的。因此非要用善恶去分,我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两相持平。”

“然后是儒学的出世与隐世,我在这上面与恩师,以及介甫公是一样的,那就是学以致用。不过不同的是,介甫公认为前朝大贤是好的,我则不同意,前人固然要尊重,但想要尊重前人,就要更加进步,比前人做得更好。而非是固步自封。”

其实若不是李妃儿问,王巨都没有考虑过。

二程后来能扬名,不仅是他学生在鼓吹,替他们鼓吹的人不少。直到朱熹发扬光大。

王安石也是如此。

相对而言,张载就不行了。邵雍就是一神棍,更不行了。周敦颐同样如此。

不过王巨做了一件事,他将张载的文章拿出来,印在竹纸上无偿地散发出去。

然而他这样做。也是程颢不快活的原因,张载学问能及俺吗?

不过这是关上门,在家里说说的,王巨仍是一个“无害动物”,呆在条例司翻看各个公文。

就在这时,王广渊呈上一篇奏折,建议于河北卖几千个僧牒,用它来做成本,便不用常本仓的粮食,就可以在陕西路执行青苗法了。

王广渊的奏章到了中书。中书很快又将它发给了条例司。

王巨故作惊讶地问:“王广渊怎么知道此事?”

但原因王巨恐怕真不大清楚,可能下面早就传扬开,于是如同富弼王巨所说的,上有所好,下有所投。王广渊巴结王安石,立上此策。

可能是王安石暗中授使。

吕惠卿没有回答,也许他也不大清楚。

看着奏子,吕惠卿问:“子安,你意下如何?”

“我还是以为再缓一缓吧,虽然朝廷说不抑配。一旦执行下去,官吏为求政绩,必然抑配。”王巨含糊地说。在这里,他就没有象对小苏那样。掏心窝了。

“国家困窘,拖不得啊。”

“吉甫兄,越是这时,越要冷静,否则一旦执行,官吏必然变着法子敛财。”王巨还是不同意。然而心中苦恼。这个青苗法只是其一,后面跟着来,自己能一直和稀泥么?

吕惠卿也不是好忽悠的,他看着王巨。

王巨让他看着没办法,道:“这样吧,吉甫兄,你来写。”

“君想养名吗?”

不错,王巨多少有点养名的企图,或者说他不想多事的企图。

况且青苗法是什么德性,他太清楚了。

但吕惠卿将话挑明了,王巨也挑明了说:“此法一开,必然引起天下哗然。无妨,为了国家,我就背负一些骂名又有什么?然而吉甫兄,你与介甫公想救国,我也在想救国,并且与你们理念略有不同,只是还没有想清楚。你现在要我冲锋陷阵,换作是你,你会愿意吗?请相信,至少我的人品比程伯淳可靠。”

“那君是何救国之策?”

“比如木棉,还有其他一些,这是真正的开源之道。不仅如此,我与官家也说过,国家之弊,弊在兼并,世袭。但想要解决,又不怕麻烦解决,于是在青苗法上绕圈子敛财,为何不继陛下裁减恩荫基础上,再齐税。”

“你说让官户纳税?可隐田怎么办啦?”吕惠卿来了精神,青苗法的奥秘实际真与青苗贷关系不大,它目标就是敛财,向所有人发放青苗钱,秋后再收那个二分利,管你是什么官户僧户,一律得接受国家的这个“惠贷”,然后交利息。

因为王巨态度**不清,吕惠卿没敢说罢了。

“非是齐那两税,两税能增加多少收入?齐的乃是商税!只要所有商贾都纳商税,不用象现在这样各州县层层罗密场务苛税,国家一年商税所得也不会低于三千万贯!”

两税听起来数字很大,近五千万,但一石粮值一贯钱吗?一束草值几何?

吕惠卿却呆若木鸡:“那会闹翻天的。”

“青苗法就不闹吗?”

“闹与闹,性质不同。”

“有何不同?昨天均输法,今天青苗法,明天又是什么法,后天又是什么法,这些敛财之法下来,天下不闹吗?还会闹,那么何必不齐税?有了齐税,其他什么法都不需要,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齐税?”吕惠卿无奈地摇头。但王巨说的也是本心话,只要王安石敢齐


状态提示:第四一六章 泼(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