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是沈存中家,去看一看。。
但王巨也不是纯粹是前来拜访沈括。
一行人来到沈府。
沈括立即大开中门,隆重地将王巨迎了进去。
古代贵人家的门很有讲究的,分为中门与角门,身份低下的人,如府中的下人,或下人家的亲戚,只会打开角门让他们进去了,有正式身份,但身份稍低的人,会打开中门让他进去,不过这个中门只会开一道小缝,如果地位差不多,则半开中门,如果地位很高,则中门全部打开。
如果鬼鬼祟祟的,怕人看到,会从后门求见,所以美其名曰,走后门。
王巨觉得恶心,于是将府邸的门做了变动,角门直接堵上,然后呢,中门整天到晚全部打开着,不管是官员来访,或者是下人,全部是中门大开着进去。
普通人无所谓了,但一些极保守的官员,无疑对此很排斥。
或如王巨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与司马光王安石是三类不同的人,注定他们必会产生严重的冲突,即便王安石与王巨理论更接近一点,但也不会接受王巨的理念。
那是王巨,沈括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做。
走了进去。
沈括吩咐自己的妻子沏茶。
大过年的,先是相互问好了。
随后王巨说正事,问:“如今利民监可安否?”
“还是不太平啊。”沈括皱起眉头说。
为了获得利润,利民监设作坊,打造各种器械,沈括将压力锅都弄了出来,民间也开始有人尝试着购买蒸汽机灌溉。
不过总的来说,它未来的利润主要就是与蒸汽机有关,但现在蒸汽机成本太高了,也逼得它价格很高,并且还有两个致命的问题,各种技术还没有完善。这意味着它的零部件时常损坏,损坏了就必须修,但不可能为这少许的零部件,在各州县置一邸店吧。那样真的不要成本了?还有就是,除了利民监的工匠,又有几个人会修这玩意?
这三个缺陷影响了它的销路。
然而银行司那边在不断地分红,因此各个契股股东便不停地吵。
也不能怪他们吵,这些加入的股东。有不少人有点背景,其次利民监与银行司不同,利民监朝廷几乎未出一文钱,完全是空手套白狼……
所以越想大伙越觉得心里不平衡。
还有呢,沈括急得想脱离苦海,于是不断地带着工匠研发,只有更大型更完美的蒸汽机与相关机器出现,才可以于三门那边铺铁轨,用机车替代人力运输。
这些研发很烧钱的,无疑又分摊了其利润。
“存中兄。我来,就是替你解决这些问题的。”
“太保,说说。”
“第一,你可以对他们再次申明,虽然眼下利润确实有些薄,但不要多,只要它平安地成长十几年,它的利润将会是银行司数倍以上。如果谁不愿意,可以随时退出,我让彼岸商贾顶替之。”
“太保。它的前景,我说了多遍。”
“那不同,以前你说我也说,但没有深说。更没有明说允许他们退出。其实你还没有弄懂他们吵闹的原因,实际当初才成立时,我就说过这件事,暂时利润会不多,不过它前景却是无比的光明,所以这些商贾豪绅个个争先恐后的加入。为何。一是它不会亏损,有亏损吗?”
沈括摇了摇头,只是赚得少一点罢了。
“其次加入利民监,等于与朝廷搭上了关系,就凭这一条,对于普通商贾来说,就有着无比的诱惑力。而且一千万贯多吗?”
一千万贯不少了,但京城有多少富人家?
一万贯家产在京城才勉强算是小康之家,十万贯家产才算是中富人家,百万贯家产才能算是巨富。
十几个巨富人家就可以将这一千万贯凑齐了。
实际没有认真的查访,如是认真的查访,宋朝这时候恐怕就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千万贯级别的超级富翁。
关健它没有银行司那样苛刻的条件,先是买丝料,时间那么短,想买足够的丝料,是何其的困难,然后出的还不是铜钱与绢帛,必须出金银,才能加入。
因此看似银行司热闹无比,但先集齐款项的却是利民监。
“为何吵,民间有谚,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主要他们与银行司攀比了,才觉得心里面不平衡。”
“是啊,是啊。”
“他们虽在吵,虽觉得心里不平衡,但有没有想过要退出?”
“不错!”
“这是第一个解决办法,第二个解决办法,则是有目标的推广,开始范围不能太大,就在京城周边的几十个州府推广,然后从这几十个州府招纳加盟者。”
“加盟者?”沈括表示有点晕。
“存中兄,还记得当初竹纸与雪盐是如何销售的吗?其实差不多了,就是有意者,出邸店,利民监向他们出售零部件,并且替他们培训修理人员,机器坏了,有零部件卖了,有人修了,那么购买者还会有顾虑吗?而且利民监不断地出售零部件,也能赚取一些利润。”
“不错,这是一个好办法。”
虽然它们确实很贵,可是效率高啊,想一想一百亩地靠人力拉水车灌溉,得用多久吧。而且人力当真不要钱?
普通百姓还是用不起了,不过有的大户人家拥有的耕地,往往达到几千亩几万亩,无疑这些机器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个解决办法,则是旅行社。”
“旅行社?”
“它开始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