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大汉重生>第78章 战与降,黑山大迁移

听完张燕的话,贾诩问道:“敢问大帅心中作何打算?”

“我有些纠结,说实话,要只是我自己我真去投刘并州了,我也是热血男儿,我也想堂堂正正地为国征战,为民护疆。可这茫茫大山中隐藏的上百万穷苦百姓怎么办?在诸侯面前他们都是反贼,一但被攻击将无路可逃。一旦被捉,命运将不可估量。唉……”张燕说到。

“如此,不知能不能让我见一见刘州牧派来的说客?并州刘大人手下兵精粮足,谋士猛将无数,若真对我们用兵,怕是非常不利啊!”贾诩装着有些焦虑。

“可以呀!我马上叫他过来!”张燕匆忙跑出去寻裴元绍去了。

几个熟人见面,戏做的很足,要放后世那一个个绝对是影帝级别的。贾诩的问话处处以山寨的利益为先,裴元绍的回答也是滴水不漏,处处维护刘琦的利益。张燕不知不觉就掉进了两个人挖的坑里了。

同时,眭固从壹关往南进入山区劝降郭大贤、髭丈八、刘石、青牛角、左校、李大目、于氐根等人。山中众帅意见不合,刘石、青牛角、左校、李大目、白绕等跟眭固从前关系比较好的比较倾向于下山投降,髭丈八、苦哂、罗市、于氐根等人倾向于抗争。商议无果,郭大贤以大帅的身份下令扣押眭固,准备迎战。白绕趁天黑放走了眭固。

赵云、沮授得到眭固回报的消息后,立即制定路线,发动进攻。有眭固熟悉路线,又有典韦亲自训练三千专门用于山林作战的部队,连连获胜。郭大贤无奈不停后撤,将部队带入深山,派出人前往壹关以北联络张燕。

张燕收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急忙找来贾诩商议。贾诩建议张燕亲自前往壹关与刘琦商议后再行定夺。张燕接受了建议,在周仓的引领下,快速赶往壹关。

刘琦亲自接见了张燕,推心置腹地谈了五个时辰。刘琦承诺,只要张燕愿意归顺,刘琦愿意将河套地区专门划出来安置黑山上百万民众,还专门调派人手、调动钱粮帮助他们建设新家园。张燕感受到刘琦的诚意,决定投降。

张燕重返山中后,把决定告诉了贾诩,贾诩当然大力支持,可平汉、大计、司隶、掾哉等人在陶升的唆使下反对不从,欲带兵脱离张燕。太史慈与裴元绍暴起,当场斩杀了陶升、司隶,太史慈又射杀了准备逃跑的掾哉,尽收其兵,平汉、大计主动归顺。

张燕将受降及迁移的事交由贾诩、太史慈、裴元绍全权负责,自己与周仓一起赶往壹关以南劝降南路黑山众小帅。贾诩派人下山联系关羽大军进山协助百姓迁移。

刘琦大军在太行山中剿杀收服黑山军的同时,各路诸候间的争斗也并未停止。

初平四年(193)六月,下邳人阙宣起事,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率兵进剿,击杀阙宣。

袁术为了打击袁绍的联盟,出兵攻击曹操的兖州,结果无攻而返。曹操乘势反攻豫州,与袁术在颖川交战,袁术大败,领兵逃往汝南,占据除了颖川外的豫州各郡。曹操则再一次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自兖州出兵徐州,打着为父报仇的幌子东进。大军连下十余城,至彭城和徐州牧陶谦展开激战。结果大胜,斩首万余级,陶谦退守郯县,守城不敢出。曹操纵兵杀掠徐州百姓,坑杀数万人于泗水,泗水为之不流。又进军取虑、睢陵、夏丘等县,曹军所过,鸡犬皆尽,乡邑无复行人。不久,因军粮不继而不得已退军。

同时,刘备以剿灭青州黄巾叛乱为名出兵北海国、东莱郡、城阳郡,有张飞、藏霸等猛将相随,青州黄巾大败,贼首管亥被张飞所擒,管亥在藏霸、孙观、吴礼等人的劝说下降于刘备。刘备除控制了除了北海外的整个青州,实力暴增。

公孙瓒与袁绍的争斗从未停止,双方你来我往互相争夺,互有胜负,整体来说基本持平。袁绍稳住根基后,调集大量军士与公孙瓒相持,稍稍占优。

初平四年(193年)冬,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和袁绍连年的作战是对百姓严重的迫害,故而想要节制公孙瓒的行为。然而公孙瓒闻此事却大怒,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如此暴行更是加深了和刘虞之间的矛盾。

最终刘虞为了阻止公孙瓒的恶行,决定率兵十万攻打公孙瓒。临行前,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斩首。刘虞告诉士兵:“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刘虞手下从事公孙纪,因为同姓而被公孙瓒厚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当时,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结果刘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刘虞派其子刘和向刘琦求援。

此时的刘琦正忙着黑山百多万人口的大迁移呢。因为有张燕的加入,又有眭固熟悉山中地型,壹关以南黑山军节节败退。最后在张燕和眭固的劝说下,白绕、青牛角等小帅奋起斩杀髭丈八、苦哂两个反对投降派,罗市已经战死。郭大贤见事不可为,又见心中的偶像张燕已降,率众放弃抵抗,接受投降。相持了三个多月的黑山之战就在一片祥和之中结束了。关羽大军没有发生战斗,未废一兵一卒。赵云大军也只是遭遇了微弱抵抗,损兵不足千人。可收获就大了去了:


状态提示:第78章 战与降,黑山大迁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