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行驶至终点(火车站),我下车取出行李,赶忙给小芳打电话联系:她已经提前到了,问我们是在哪个广场(火车站不只一个广场)下的车?坐了一个多小时车,一时也辩不清方向,只能告诉她站点就近醒目的建筑名称;小芳叫我俩待着别动,她过来找我们。终于,看到小芳了,模样跟视频中一样,人长得挺精悍。、嫂子”——走到近前,先问路上顺当吧?我说挺好的。她又征求我们意见:咱打车还是走着?我问有多远?她告诉我:“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吧!”“这么近,走着吧,还能看看青城夜景。”
表妹帮我拖着箱子,三人边走边聊。我关切地询问:二姑姑父的身体怎样?她说大不如前了:二姑腿疼下不了楼,姑父去年突发一次心脏病、做支架抢救过来的,医生不叫下楼活动;因为这,大表哥辞去了退休后找的工作,和小表妹倒换着照顾老人。
小芳热情健谈,表兄妹间话题宽泛,英淑在一边听着,只偶尔插言。
不觉间走到“成武路成武支路”标牌路口处,小表妹说咱到家了。我注意到二姑家住的是一栋泛旧的步梯楼,楼下是一家大饼店。跟着小芬登楼梯进入二楼平台走廊,走到尽头处那个单元,她摁响了电子门按键403,静谧中传出开锁的声响。我们开门走进楼梯间,楼道里设有声控灯,照亮每一级台阶。上到四楼左拐,正对着的屋门虚掩着。我拽开门:迎面见到一位光头老者,马上对英淑说:“这是咱姑父。“我俩几乎同声:“姑父,你好啊!”他说:“好,好!快进屋吧,你姑在里头等着呢!”我拉着英淑快步走进卧室,见到思念已久的二姑:我俩一人抓住老人家的手。二姑操着齐鲁口音说:“可到了,路上顺当吧?”我回答:“顺当,坐飞机,才五六个小时……”刚一聊天我便发现:二姑的确耳背的厉害,我说话她基本听不清听不懂;必须我说一句,姑父再用齐鲁口音大声复述,姑侄三人才能交谈。说话功夫,小芬早已把我的拉杆箱放置停当。我从随身挎包里找到钥匙,打开拉杆箱:妻拿出带来的四样礼物,略带中原口音对姑和姑父说:“这是东北特产,送给二老,是我们一点心意。又从我身上的挎包里取出一个红包来,递到二姑手里,诚恳地说:“这里有1000元,是你侄子和媳妇孝敬二老的;你们的生日,我们一个也没赶上……”二姑说啥也不收这钱,对我讲:“咱家现在条件好了,我和你姑父一个月退休金有七八千块,花不了;你们能来,我和你姑父就高兴,不要钱!”姑父和小表妹也坚决表示不收钱。小芬又把红包给我塞回挎包里。礼物他们也不想全收,说留下两样,意思意思就行了……
聊着天,我扫视一下房间里陈设和用具,感觉杂乱无章,满满登登的;暖气片上还放置一瓶瓶用水。对于习惯整洁有序的人,我俩冷丁进入这种家居环境,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时还不太适应。
闲话的功夫,小芳已经把晚饭端进来了。放到刚才摆放喝水杯的茶几上,就兼做饭桌了。看来,平常二老一般都在此用餐的。一盘鲜海鱼,是中午留下的;一盘炒绿豆芽,虽说品相差点,可那是二姑挪动着不方便的腿脚,亲自下厨做的呀!
我俩礼让二姑姑父先吃,小芳说:他们早就吃过了。二姑把馒头递到我俩手里:“这是在楼下买的,你们在东北吃不到这样的。”
英淑咬一口:“果然挺筋道,跟我们家那边馒头店买的不一样。”二姑还拿过一个用小塑料袋包裹着的“火烧”,说是放在暖气片上热着的,脆生着呢。我掰了一小块放到嘴里:本来并不喜欢吃干巴饼,可是二姑的心意不能负了。
姑父一个劲的让我俩吃海鱼,说这鱼好吃,还没有多少鱼刺。最后,表妹端进来大碗的骨头荤汤,她说这汤可有营养了。我俩分喝了一碗,喝下第一口,寡淡无味,找来盐面洒上点,采取分而饮之法,总算喝光了。
吃过饭,妻抬头看墙上挂表,时针快指向10了,对我使个眼色。我领会了她的意图。对二姑姑父说:“时间不早了,明天再聊吧?别影响你们二老休息呀?”可是二姑一点也没有要休息的意思,还是和我一个劲地聊;姑父跟着累嗓子,他得把我的原话一句不落的转述给二姑。
二姑对以前的事记得门儿清:讲我老爸在世时来青岛的事,讲她小时候求二哥(我父亲行二)制作秋千……姑父也动情言道:“你爸爸那次来青岛,一天两回去海边遛弯,没住够,说是还要来玩的,可是再也来不了了”。说着,眼圈一红泪快流下来了。又聊了有半个多点吧,我再次提出该休息了:二老毕竟年迈……
次日晨,英淑比我醒得还早,拉开窗帘看看,对我说:“先生,外面还黑着呢!”我调亮手机屏,按时间推断:东北家此时天该放亮了。依据常识,我告诉英淑:天黑是地理经度差异造成的。
待到天明,英淑和我起身,去方便、洗漱。
回到二姑房间,老人已经起床了。我们打过招呼,坐在沙发上。这时见到已经下床的二姑往外屋走,她手扶着墙,一点一点挪步,瞧着挺费劲的。我看出她是要去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