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负责为全师团断后的二五九联队,最终能不能摆脱当面抗联的撕咬撤下来,柳川真一并不抱着太大的希望。他非但没有对二五九联队,给与任何的支援。在内心之中还希望这个二五九联队,能够尽可能长的时间拖住当面的抗联。
反正在战场不利的时候,这种壁虎断尾的战术,对于日军来说也是相当普遍使用的一种战术。既然其他在战场上遭受过失败的师团,都采取过这种战术,那么也就不多一个一百二十师团。
对于柳川真一来说,二五九联队在定李杆一线抵抗的时间越长,对于自己主力突围也就越有利。也正是出于这种心思,在二五九联队死战定李杆的时候,柳川真一却在不断的催促,师团主力加快行军速度。
但是自认为算计的很聪明的柳川真一,却没有想到他指挥的残兵败将,刚刚撤过东三里一线,两翼就突然杀出来大批的抗联部队。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之下,对他亲自指挥的撤退兵力实施三面围攻。
尽管对于撤退的时候会不会遭遇到敌军的拦截,早在制定整个撤退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所以在撤退的时候,柳川真一并未将两个联队的残部集结起来,而是采取了南北两条路线并行的办法。
就是希望能够在遭遇到阻击或是拦截的时候,两部可以相互策应、配合作战,以便能够危急时刻取得一线生机。别让人家将两个联队的残部,全部堵在一条路线上,到时候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按照柳川真一和中西满洲次郎当初的判断,自己在撤退的时候肯定会遭遇到拦截,这个可以说是必然的。尽管以整个战场敌军穿插速度过快,留在纵深兵力不算多的态势来看,可能遭遇的敌军数量可能不会太多,但是敌军的拦截行动肯定会有的。
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虽说手中的可用之兵已经不多,两个人还是决定兵分两路。一个是加快撤退的速度,另外一点就是希望能够在关键需要的时候,可以起到在战术上相互配合的作用。
无论是柳川真一还是中西满洲次郎,都认为只要沿着四女寺河故道南北撤退的两部配合得当。即便遭遇到拦截,只要敌军不出动大量的坦克,还是有一鼓作气冲出去的可能。而且两部同时并行,也有利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交替掩护。
一路遭遇到拦截,另一路完全可以策应配合。在柳川真一和中西满洲次郎看来,这种部署在眼下的态势之下,几乎是可以说最好的选择。唯一的缺点,就是一旦遭遇到敌军的大部队,兵力都不足的两路,有可能被敌军同时打垮。
尽管在柳川真一看来,出现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为了安全起见,在撤退的时候柳川真一将斥候放的很远。至少别在撤退的时候,遭遇到敌军的伏击。只是他现在将兵力本身就不足的部队,又兵分两路撤退,对整个撤退路线的两翼纵深,却是无法照顾得到。
但是有心理准备,归有心里准备。面对着四周杀出来的,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抗联一个整编师,柳川真一和他的部下,还是在短时间之内就被打的陷入了混乱。而他派出的斥候,也根本就未来得及发回任何有用的情报。
柳川真一更没有料到的是,抗联为了对付他和他的残兵败将,在严家务一线部署了整整一个步兵师。不仅形成了绝对优势的火力,在兵力上也形成了绝对的优势。整整两个步兵团,就埋伏在他整个行军队列的两翼。
最关键的伏击部队相当的有耐心,看着日军斥候从眼皮子底下路过也没有发动攻击,耐心等待着他的师团主力全部进入伏击圈。参与伏击战的部队为了隐蔽行踪,在整个设伏地段,也尽可能的做到精心的伪装。
而且在设伏的时候,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抗联伏击部队,将伏击圈有意识拉的很长。当日军斥候还未来得及接触到伏击圈底部阻击部队,发现并通报回敌情的时候。部署在四女寺河故道两翼的抗联伏击部队,已经全面的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