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远

相对于从美英占领区搞到东西,采取的一些手段。从苏占区搞到所需东西,虽说苏军的支持三心二意,但至少在苏联人允许的东西方面,还算是比较的顺利。当然这些东西虽说数量上要比西线大的多,可在真正的价值上就没有西线那么大了。

因为苏联人自己对德国的最新技术,也是在不顾一切的苦心收集。所有的德国科学家,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能找到的,苏联人自己抢都来不及。在苏占区唯一收获比较大的东西,就是v二导弹的一些控制部件。

以及十余部与在西战区获得的宝马喷气发动机不同,同为德国人研制的尤莫喷气发动机。就这么一点真正价值的东西,还是想方设法躲过苏联人眼睛,混在其他德国装备之中才运回来。

而为了收集到的装备和资料,尽快的能够运回国,这些人员针对东西两线不同的情况,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相对西线绞尽脑汁,东线的情况略好一些。只要苏联人看不上眼的东西,虽说也遭到一些刁难,但基本上还是顺利的运回。

当然控制港口的苏军,比较好搞定。一块瑞士手表或是一块丝绸,甚至几瓶伏特加,便足以收买。哪怕就是把柏林帝国国会大厦拆走了,他们也会权当没有看到。这个代价要比收买只认美金,或是一些高档工艺品的美英人员要廉价的多。

但从陆路走的物资,就要费事的多。苏联人总是能找到种种借口,将这些武器装备扣下。苏联方面的找麻烦以及有限的运力,苏联人要优先运送拆卸下来的德国工厂设备,路上浪费了很长的时间。

好在早就遇见到这些事情的杨震,提前做好了准备。一切秘密的物资和器材、人员,以及根据地最急需的光学制造设备都是从海上走的,至于收集到的德国装备,以及所有能够光明正大的让苏联人检查的东西,则走的都是陆路。

从四五年二月到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抗联在苏联的装备接收人员奉命全部回国这期间,大批德国人遗弃的装备被运回东北。仅仅四五年五、六两个月,就通过运回fw一九零战斗机四百余架,外加大批的备用发动机与零部件。

三号、四号坦克与豹式坦克,加上苏联从德国东欧仆从国手中收缴的,搞回来五百多辆。同时只要是落入苏联人手中的容克五二运输机,以及苏占区各个机场内的fe一零九战斗机的后期型号,都被抗联的人员给搞了回来。

这些抗联人员走遍了德国境内,他们可以达到的每一个角落。坦克、榴弹炮、战斗机,以及一切能够搜集到相应零部件,都在他们的目光之下。在搞到大批装备的同时,也时不时的躲过苏联人的眼睛,搞到一些国内急需的设备,还顺手带回来一批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子。

为了给社会部人员以及关内情报系统人员,搞到足够的适合手枪。像苏联人收缴上来的ppk手枪,也弄回来了几千支。除了手枪之外德国人的其他轻武器,要的反倒是不多。只从苏军战利品之中,购买一批mp四零冲锋枪。

整整三个月期间,抗联秘密租赁的运载了大批装满了的德国装备、设备的船只,从尚未清扫完毕水雷的罗斯托克港,以及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不断的运往中国东北,以及大连、塘沽、青岛几个港口。

最关键的是通过某些手段,利用部分留在苏占区的德国科学家,想要尽快离开苏占区。但自身又因为被苏联人列为严禁出境的德国科学家心理,抗联从苏占区抢出了三百多名德国科学技术人才。

这其中除了抗联最需要的光学和电子方面研发人才之外,还有部分火箭、航空、造船、冶金、制药等方面的专家。这些人在无法逃亡,或是未来得及逃亡美英占领区的情况之下,中国也就成为了这些德国科学家,流亡的另外一个选择。

当然也许这些人,想的只是将中国当成一个中转站。但对于杨震来说,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这些人只要上了船,想要在下去那就难了。你的想法是什么他管不到,但是既然到了中国,想走就得把脑袋里面的东西留下来。

而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东西和人运回来,杨震专门指示东北局拨出一部分专款,秘密的租赁了一批中立国的船只。尽管在亚洲战场的战火尚未熄灭,愿意承担这项运输的船运公司并不多。

但杨震相信那句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足够让那些资本家冒着上断头台的危险。杨震早在四四年下半年就指示在美国的人员,在中立国陆续注册了一批皮包公司,专门从事战后收集德国武器装备的行动。

当然杨震刚一开始只是想要收集一些装备,并捎带着搞回一些德国科学家。能搞回来最好,搞不回来也不强求。因为他知道整个德国的科学家,几乎全欧洲都在盯着。美国人、苏联人、英国人,都采取了种种手段,将这些德国科学家搞回国为自己效力。

这个时候杨震并不想与美国人和苏联人公开冲突,德国科学家搞不回来,不是还有日本人吗?虽说某些关键学科上水平差了一些,但也更加的符合中国的现状。德国的制造业和研发业,就是整个搬到中国来,以中国目前的水平也玩不转。

眼下的中国即无人家百年积累下来的高级技工人才,也无雄厚教育基础支撑起来的大环境。最关键的是管理学上,目前的中国还是一片空白。要想达到德国人二战时期的科研水平和条件,中国人至少还需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