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军从黑市回来,过来接弟妹的同时,顺道把昨天借张秀芬的粮还了:“张姨,这是还昨天借的粮。”
张秀芬能拿出救命的粮食借给他,贺建军打从心底里感激她,看她温和的侧脸,他低声问道:“我多买了十斤,您要不要?”
张秀芬先是惊讶随后是欣慰,冲他笑了笑:“建军,你留着自己吃,张姨要是有需要,会自己想法子。”
贺建军忍不住提醒道:“张姨,那边的粮好卖得很,您要是需要,趁早去买。”不然怕买不到。
“诶,张姨心里有数。”
张秀芬也知道这个理,粮店关了门,黑市的粮肯定是供不应求的。
她打算好了明儿个让家里的老大帮她看老幺,她则去黑市买粮,多买点囤着总不会错。
此时的贺建军并不知晓,有人在千里之外给他寄了救命的粮食。
盛利扛着小四十斤的大米来到邮局,工作人员看他寄这么多白花花的大米出去,压低声音问他:“同志,你家有多余的粮吗?能不能卖点给我?”
工作人员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她家是吃供应粮的,要不是上黑市买高价粮,她家早断顿了。
盛利朝她摇了摇头,婉拒了这工作人员,他不可能会把救命的粮食卖出去。
在这灾荒的年月里,粮食比黄金还金贵咧。
这姑娘被拒绝了,很是失望,她每个月的工资看起来不少,但去黑市卖高价都不够家里吃半个月的。
盛爱国耳朵好使,听到了这工作人员的话,紧盯着盛利不放。
看到盛利拒绝了,这小少年略显夸张地松了口气,看得盛利好笑不已,这傻小子未免太小瞧他这当爸的了。
据向群说,报纸里介绍1961年有多个地方闹水灾旱灾,再加上某些政治原因,导致了粮食短缺。
城里人吃的是供应粮,军队里的人同样如此,每人每月限量供应粮食。
闹灾了,粮食减产,像红旗村那样连交公粮都交不起,还得等着国家发救济粮才能撑到下次收粮的时候。
农村尚且如此,更别说吃供应粮的城里人。
粮食收不上来,国有粮店没粮食卖,这么一来,吃供应粮的人家就断了粮。正规渠道断了粮,吃供应粮的人家想买到粮,只能自己想办法。
不管是去黑市买高价粮,亦或者是去农村找亲戚朋友们。但凡是能搞到粮食的法子,都会有人去试试。
城里人每个月定量供应粮食,想囤粮都没法子,因为他们能买到的粮食,刚好够吃而已。哪有多余的粮食供他们囤着?
这粮店一关门,好些城里人家家里就断炊了。
等寄了东西出去,盛利带着盛爱国往供销社走去。
盛爱国看到大门紧闭的粮店,问道:“爸,你说这粮店啥时候能开门啊?这要是不开门,城里人岂不是得活活饿死?”
盛利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儿,很认真地跟他解释道:“你向老师不是说了国家会从别的地儿调粮食过来吗?城里有黑市,多花钱买高价粮就能撑下去了。再说了谁家没几个在农村的亲戚啊?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活活饿死呢?”
盛爱国想到了陈家村的那些亲戚,虎着脸问他爸:“那要是真有人上门找咱们借粮,咱们借还是不借?”
盛利没把话说死:“那要看什么人,怎么个借法。要是你满仓叔、刘根叔、广田爷他们需要借粮,那我二话不说肯定借。别的人就免了吧!那是咱们的救命粮,借粮出去相当于把命给人家,谁问都不借!”
盛爱国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爸,话锋突然一转:“爸,我看贺建军那边的粮店估计也关门了,要不咱们过几天再给他寄点过去?”
盛利一副看稀奇东西的样子,问儿子:“你小子先前不是看建军小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吗?这会儿咋这么为他着想?”
盛爱国气鼓鼓的:“爸,你少笑话我两句,我会更加孝顺你的。”
“哈哈哈。”
盛利看儿子气鼓鼓的脸,伸出手指戳了下他的小圆脸,看他眼睛瞪得滚圆,畅快地大笑起来。
父子俩说说笑笑到了供销社,买齐了东西就往家里走回去。
自打收了粮,地里就没什么活计了,向阳村的村民们忙碌了小半年,总算有了难得的清闲日子。
大家伙到交好的人家那儿去窜门,或者是干脆凑在村口、树下之类的地方闲话家常。
满仓媳妇抱着孩子过来找李香香说话,她们俩的男人亲如兄弟,两家的关系密切。
难得的是,她们俩的性子一静一动,倒是意外地挺合得来的。
基本上都是满仓媳妇在说,李香香时不时地点个头,应声“嗯”,外人看来挺无聊的,她们俩完全没这种想法,反而是各得其乐。
满仓媳妇昨晚睡觉之前,听她家男人说了盛利夫妻跟陈家村那边的纠葛,情绪躁动不安,后半夜才睡着。
得知盛利夫妻被陈家村那边的人欺负成那样,她一外人光听着就气得要命,更别说身为当事人之一的李香香了。
满仓媳妇咬牙切齿道:“香啊,陈家村那边要是来人,你可不能心软,狠狠怼回去!他们当初那样对你们,别傻乎乎的还把他们当亲人!”
李香香点点头,慢慢说道:“当年是我傻,以为陈家村那些人把我们当亲人,想着凡事忍一忍,让一让,别闹得面上不好看。没想到人家压根不把我们当亲人,翻脸无情。
我那会儿大着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