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臣权>320 洪武二十年,方明谦
起了借题发挥的念头,为什么不拿郭桓案借题发挥呢。因为郭桓案最终只是贪污案,根本损伤不了那些王侯功臣的一点皮毛。而胡惟庸案的xing就很大了,因为朱元璋给胡惟庸找了一个法辩解的借口,那就是通敌。

当然胡惟庸已经死了很久了,也没有任何办法辩解,这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朱元璋不拿来用,那才是一个怪事呢。

如果不深究,胡惟庸案给人的感觉是朱元璋用来屠戮功臣的好道具—因为在胡案之后十多年。只要他觉得该杀人了,就会祭出这道夺命幡。但胡惟庸案初始的“历史作用”是朱元璋用来废除宰相制度的,只是后来发现用起来比较顺手,才屡屡甩出来打击杀戮功臣。朱元璋还真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他不喜欢繁琐复杂很虚的东西。

一个胡惟庸案就可以想杀谁就杀谁了,然后用郭桓案和空印案又把全国近半的官员给报销了。但死的还是该死的。就凭专权一条—在朱元璋面前就该死了,何况他本身就不是一只好鸟。

据锦衣卫一个内线传来的消息。蒋瓛又查到了的证据:

胡惟庸暗中指使林贤勾结i本,借故处罚林贤谪居i本,以方便其开展工作,并答应将来再赦罪回国复职,林贤到i本后向倭王借兵,倭王派僧人如瑶率四百人开往中国。然而船刚抵中国海岸,胡惟庸己被杀,林贤只好作罢,朱元璋并不清楚这四百人的来意,把他们发往云南守边。直到洪武十九年经人揭发才知道真相,朱元璋大怒。将林贤族诛,但只将此事总算是一件小事,没有引起朝野之间的注意。

但是有一个的消息震惊了大家,也正是引起满朝文武不安的原因之一了,那就是冯胜回归南京,而蓝玉和傅友德继续留在北方追剿其他蒙古部族,在一次战役中,蓝玉所属逮捕了一人,名曰封绩,他被抓了之后,曝露了一个惊天的消息,那就是胡惟庸和北元一直有着亲密的来往。

甚至是胡惟庸当年在做丞相的时候,和现在的北元国主买的里八剌关系密切,买的里八剌回归北元之后,每年都和胡惟庸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胡惟庸曾经想过向北元借兵,企图谋反,颠覆大明的想法。

庞煌心知肚明,事实上,封绩通元和林贤通倭一样,只是胡惟庸谋反的外围活动,只是为谋反创造外部条件,不是胡惟庸谋反的关键部分,况且林贤、封绩的事迹不可靠,并不能证明胡惟庸没有指使他们,论他们在蒙古或是i本干了什么,是否成功都不重要,哪怕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只要胡惟庸嘱咐过他们,罪名就可以成立了。

据那个内线传过来的消息,也算是十分紧急了,据可靠情报表明,皇上已经知道伙同胡惟庸谋反的有李存义、李善长、陆仲享、费聚、陈宁、涂节等人,涉及牵连之广泛,简直是骇人听闻,所以庞煌才知道这些事情。

而这些事情,连庞煌也是知道的断断续续,汤和只是闻见风声,却不知道究竟,现在大明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大都知道皇上准备重启胡惟庸案,但是至于会牵连到谁,那个也不知道,不敢保证不会牵连到自己。

这也是庞煌的底牌,很容易的就镇住了汤和这个老将,庞煌相信,汤和绝对不敢和朱元璋当面对质,因为他不主动提出离开浙江,朱元璋手下能用的水军统帅并不多,不相信方明谦,所以也不见得会主动短时间内让汤和回归南京养老。

只要汤和不求证这件事,留在了浙江,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倭寇,他就要去战斗,这正是庞煌想要得到的,因为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汤和,而是方明谦这个郁郁不得志的小侯爷。

离开深思的汤和之后,庞煌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庄园,见到了刘伯温正在陪着的方明谦,方明谦当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者是曾经鼎鼎大名的刘半仙,只认为是庞煌请过来帮忙的世外高人,所以言语之间十分谨慎。

几番言语下来,就让方明谦冷汗直流,有些心神不定起来。

“本驸马即为皇亲,岂会做出对不起大明的事情。做出如此判断,那就是让将军出海一战。给众人造成一个阵亡的假象,然后方将军就可以脱身前往岱山岛之处,继续统领那你父亲的旧部,这样既可让免受朝臣唠叨,又可以靖我海疆,还可以让方将军脱身于此次劾之外,乃一举三得之事,届时方将军功成身退。皇上再宣布爱卿死而复生,又立下大功,看谁还敢多嘴多言计较前事。”

“而如今,方将军却不用出海而战,倭寇偷袭明州府,此乃天赐良机,将军只用给其迎头痛击后。顺势行使此计,这样一来也可免除大军奔波之苦,也可以……,呵呵……。”

庞煌说的兴奋,却没有发现方明谦的脸se慢慢的开始凝重起来,待到笑着时发现。连忙止住笑意,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皇上可曾知道并同意此计?”方明谦话说的很慢,一字一句的,好像要证明什么似的注视着庞煌的眼睛,浑然忘了礼节。

“本驸马不是说过了吗?皇上已经首肯此事。”庞煌表面上有些不悦。但是心里却是紧张起来,暗想。你可不要不知好歹,我这可是保你一命啊。

“那皇上可有诏书?”方明谦继续问道。

“诏书?”庞煌气愤道:“要是能颁发明诏,还要你佯作阵亡吗?爱卿要知道,若是此事公开,那暇和尚必有防备,朝臣也会高调劾。到时候,皇祖父就


状态提示:320 洪武二十年,方明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