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臣权>614 海上(下)
人,有些人受伤,那也是排练不足而导致的动作失控,总之来说算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

可惜的是那些海盗和倭寇的战俘,如果是大明自己放火,可能到时还会将其带出来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所为赎罪。但是既然是日本人提前了偷袭时间,那就只好对不起了。

大明水师的将士们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对马岛上却是用此来安慰自己,一面眺望着火势所在。一面劝戒着不甘的宗经茂。虽然不服气但还是缄默其口的他。为了鼓舞士气,还是说出胜利骄傲的话语:

“这次战役将会遗留到千年之后。将吾等之功绩永垂不朽地流传下去。子子孙孙都会敬仰我们,与我们共享荣耀!”

发言的人是宗经茂。再次哗然喧腾的是受到炮击的日本人。这一次岛民们个个有如石头般地沉默不语。他们不敢再次喧哗,也不敢燃起火光,因为那样会成为大明夜间消遣和轰炸的对象。每个人心里都在想着,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大明水师没有上岸的准备,因为朝廷一再告诫他们要恪守本份,该是谁的战争就是谁的,他们只负责水上的战斗,而登陆作战,则要等后续的大明陆军。

而对马岛上没有一丝逃跑的希望。船只在定位射击下丧失殆尽,甚至大明水师连缴获的**都没有,因为作为大明人,看不起日本那小家子气的破船。

高丽仍旧在观望。对于他们,能让大明水师离开自己的港口,那就算是胜利,他们不比对马岛,因为高丽半岛有很宽的纵深让他们逃避,而罗州群岛的多岛局势,让他们的水军也可以暂时保持安全。他们没有必要为了日本人而拼命。

就这样,大明在威海等处早已经集结号的陆军将士已经得到消息,整装待发,此次出行的还有一部分民夫,物资方面有大部分的建筑材料、还有火炮等等,在计划中,早已经打算将对马岛建设成大明横跨高丽海峡的水师基地,现在随着九一八的事件的开始,也能付诸于行动了。

有很多人想知道,在对马岛有现成的岛上居民,不是现成的劳动力吗?为什么还要从大明内地征集民夫前往修筑基地,那是因为,庞煌从头到尾也没有想到过让对马岛还留下一个日本人存在的痕迹。

用日本人有风险,从潜意识中他是这样想的,那里的一切都将属于大明的,要将对马岛建设成为横跨在高丽海峡的堡垒,就不能排除有日本人为了那盲目的忠于天皇之心情来偷工减料,而大明也不想除了工人之外,还要排出大队的官兵来做监工,将士们有将士们的作用吧。

这一切几乎是在三天之内完成,在对马岛面对着紧紧包围的渤海水师发出绝望的叹息时,南京紫禁城内,庞煌的案头呈送一卷从威海飞鸽传书过来的字条,是方明谦的笔迹,上面没有禀报战绩,也没有请示什么,只是写着四个字“皇上圣明”。

大臣们经常说的这四个字,代表了计划的成功,代表了皇上所料不错,是日本人率先对大明水师的故布疑阵发起偷袭,是代表了大明仍旧站在正义的这一边。

如果是自己放火烧船,方明谦传来的字条上会写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已经不妨碍庞煌在第一时间作出对于日本的宣战。

无论是大明百姓日渐熟悉的《大明周报》,还是朝廷之上大臣们的话题,仰或是邸报中传抄的消息,都毫无意外的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传播着共同的噩耗。

“倭寇再次袭击大明水师……,大明渤海水师比武定侯殉国那次还要惨重……!”

被庞煌发明出来的感叹号,像鼓槌般的,一下又一下敲动着大明天下百姓那早已经平静的心扉,自从上次北伐迅速的胜利后,大明境内已经很少听见战争的声音了,当然也不代表大明百姓就甘于平静。

在《大明周报》刻意的引导下,最近几年,琉球即将内附,安南臣服,昔日的蒙元余孽哀求大明要求通商,高丽战战兢兢的度日,女真人内迁的人口越来越多,乌思藏进贡,云南各族献出祥瑞……。

很多很多事情,无一不在满足着大明臣民的自尊心,在他们心目中,景泰皇帝文治天下,四夷来朝、八方来贺的日子来临了,可是在这个关口。传出了大明水师再次遇袭的消息,还是倭寇。

一个“再”字,一个“还”字,勾起了大明朝野之间的多少回忆。想起了在景泰二年时的那场悲剧。不过被随即而来所谓的靖难而淡化,但是现在提起来。想起了阵亡的三千余大明将士,想起了损失上千艘的战船,想起了殉国的武定侯郭英……。

而且这次《大明周报》上所述,此次损失超过上次。虽然没有公布数字,但百姓以为是害怕百姓们伤心,丝毫没有怀疑其中的水分。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来,大明愤怒了。

朝堂之上再次千户结起来,出乎预料的是没有人提出所谓的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斥责,而是异口同声的纷纷作出讨伐的奏折,稳重如方孝孺、老迈如冯胜、年轻如血气方刚的刘超。不同层次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所代表阶层的想法。都共同的认为大明应施展雷霆之怒,以震慑蛮夷小民。

五军都督府甚至迅速做好了调兵计划,奏请皇上调集大明广州水师、福州水师部分兵力在山东集结。准备补充高丽海峡的战船损失,随时做好攻击日本本土的打算。

朱元璋洪武初年时,大明百姓的血性又回来了,当


状态提示:614 海上(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