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臣权>617 所谓顺服
有想到,朱棣竟然派遣自己的女婿李让带着自己的亲卫径直到了汉城。

李芳远在迎接李让的时候极为小心。因为此事若是传入大明朝廷的耳中。他连一点回头路也没有了,高丽人就是这样。永远的首鼠两端。所以他特地将有嫌疑的人安置于城内偏僻的最深处,并且予以严密监视。

见到李让。李芳远并不多说什么话,只是在一旁默默听着李舒代表他的交谈对话。

昨夜,李芳远在宫内做了个梦。他看见在烈火之中雄雄燃烧的汉城。在雷声般的轰然巨响之下,城楼也随之碎裂散落。明军的新武器火炮不断地掷来巨大的炮弹。在崩塌的城壁之下,碎裂飞溅的头颅和四肢散落各处,黑烟和血腥的味道在空中弥漫着。

“我看高丽根本就不知天命。难道还想要继续这长久以来的无谓抵抗,直到害死所有无罪的军民吗?真是愚劣至极!”

这段骂声是羁押齐麓的人转述的,齐麓是大明锦衣卫外事局在高丽的主事人。为了这段话,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噩梦。

现在他又和朱棣的使者坐在了一起。而且不久前。这个朱棣的儿子还率领大军将其赶到光州不敢回来,此时这个人的儿子也坐在一旁不出声。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朱棣在辽东乃至北方,因与蒙元军的交锋勇猛善战而英名远播。现在还是他最终的希望,李芳远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在父王手中那么稳固的江山,到了自己哥哥李芳果身上还算太平,怎么到了自己手里就变得风雨飘摇了呢?

这次的汉城之议,说是来商谈,但其实是对方在一面倒的下着命令。朱棣要求,高丽方面全力发展水军,因为自宋以来,高丽造船的工艺就已经十分成熟。既然造不出大明那样的火炮,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数量的优势寻找机会与大明水师决战。

而朱棣更是要求接管高丽的步骑陆军所有的指挥权,然后重新分配防御。编入北平军。但是可以给李芳远留下一支三千人的警卫武装,这个要求让他很纠结。

因为朱棣不能给予他实际的好处。唯一答应的就是只要李芳远同意,他回去之后就会立刻废掉恭让王瑶。让高丽进入名誉上的统一,就算是水军万一失利的话,届时朱棣会带着所有的人远走辽东,避开大明水师,以骑兵之力在辽东占据一隅之地,然后慢慢的发展。

话中的意思很清楚,朱棣需要一个高丽人作为王者,这个人无论是他李芳远或者是恭让王都没有什么关系。同意了,他李芳远就是高丽王,就算是高丽保不住,他们到了辽东,只要力量恢复,朱棣也会帮助其复国。

不同意的后果,谁也没有说,但是谁都明白是什么。

这完全不出李芳远的意料之外。之前朱棣不止一次的这么说过,不过没有见到大明水师威力时,不知道什么叫做十万火急。他能不答应吗,大明朝廷已经明显拒绝了他归顺的可能,就算是答应李芳远归顺,但是大明的军队远,而朱棣的北平军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啊。

想起了上次不过是朱高炽领军,自己就落荒而逃,立时寡白的脸色变灰了。他用无法掩饰的惊慌,只好打断李让和李舒的谈话,直接说道:“我们高丽人只会认高丽人为王,燕王如此做,不怕民心不服吗?”

朱棣到了高丽之后就恢复了燕王称号,这是向将士们表示自己反攻的决心。

李让见他这么惊慌,便有意将语调放缓和,说:“大王不必为此事担忧。燕王无意高丽,只想联合,大王不妨这样想,如果燕王能够打回北平,这高丽还不是您的吗?要是燕王有染指之心,还有我坐在这儿吗?”

李芳远说:“贵使所说是实,只是我朝应采取何种对策?”

李让说道:“大王大可放心。燕王已定好万全之策。这次南军犯境,其势汹汹,但除了水师有动作外,其他步骑兵都只是集结,并无兵犯高丽之意,为何?乃畏惧燕王之威名尔!!燕王已经陈兵数十万,非往昔可比。南军绝不敢从陆上进攻,为了保持住这种威胁,所以燕王要全岛统一声音而已。”

李芳远问:“贵使。不知我朝全力发展水军,是如何对付?”

李让说:“燕王已有部署。高丽北部兵强粮足。又有金忠将军率十多万在鸭绿江边。而陈亨率主力大军接应于后。朱能等人分布各地,说一句实话。相对于我军,大王的陆军的确缺乏训练,缺乏良将,如此,还不如并入我军,大王现在有战船上千,水兵七万,兵力之强大,本来不输于南军水师。但苦于没有锐利的火器,只好用数量取胜,大王有着雄厚的造船之处,何必浪费呢?”

李芳远的心弦绷紧了,李舒作为李氏王朝的首辅,北平军的这个提议使他紧张异常。为了挽救高丽的命运,他费尽脑汁。现在要打仗,他是文臣,不懂军事。但总觉得北平军心怀叵测,万一大王答应了那又如何是好。这么想着,李舒忍不住问道:“贵使,不知道燕王还有什么要求。总不会是以高丽江山为赌注的吧!”

“正是为保你们高丽的江山,臣恳请大王恩准,以便我们结为一体。燕王愿在高丽期间听从大王的号令。”

这一番话,使李芳远大为惊喜。一时高兴,脸上竟浮现出兴奋的红晕。但随即一想。兵在谁手中,谁就是大王,真的把高丽所有的陆军全部给了朱棣,谁听谁的,不用想都能明白。

李让观察着他的


状态提示:617 所谓顺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