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5章:臣子恨,何时灭
脱脱不花心知对方说的是实话,不说当年明军有没有这个实力,就说今日五千大明精锐足够灭了他这个黄金家族最后的可汗,所以对于张翼最后的一番话也多了几分信任,沉吟了片刻,扬起了那张满是络腮虎须的脸庞,望着杨峥道:“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场上一阵沉默,好一会儿和蔼可亲的杨大人才走到了前面,与躺在地上黄金家族的可汗来了个正面相对,那双晶莹剔透的手掌,忽的从袖子里伸了出来,在脱脱不花的面前竖起了三根手指,道:“一个有三个理由!”
脱脱不花哦了声,并没有表示出任何的意外,身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多年的可汗这点见识还是有的,没有一点目的,对方是没有必要留下他们这只丧家之犬,纵然他的头颅已不再是香饽饽,但不否认杀了他,对于大明的一个将士来说,绝对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所获得的封赏也绝不会少。
杨峥对于脱脱不花表现的镇定感到十分的满意,起先还担心自己面对一个脓包,事实上历史上大多数留下脓包美名的君王都不脓包,如蜀国的刘禅,只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被冠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事实上他非但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反而是比大多数的君王表现都要出色,《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宗师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的拖慢了北伐的进度。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最后亡国。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所以,刘禅的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然而世人以讹传讹,愣是把他传成了昏庸君王的代表之一。这脱脱不花显然也是这样的人物,因此杨峥也放心不少。
稍作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其一是实力,对大明君王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元朝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但卫拉特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在明朝还比较强的时候,卫拉特人是不会随便捋虎须的,他们还记得祖上马哈木的教训。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西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砍去。布里牙特额森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所以这一政治联姻,使得卫拉特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他们今日尚未做出大举动,那是因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号召力,蒙古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但这样的一股实力毫无疑问已构成了对明朝的威胁,而这个问题对于黄金家族同样存在,昔日高高在上的黄金家族经过大明多年的追杀,已是处于草原实力的边缘,随时都有被灭亡的可能,而这种威胁从最初的大明已转到了也先父子,也就是说在敌人这个出发点上,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脱脱不花颔了颔首表示了赞同,壮大起来的也先父子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草原之主,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杨峥看脱脱不花点头,竖起了第二根手指,道:“百姓的愿望?”
脱脱不花心头一动,跟在杨峥身后呢喃了声。
杨峥撇了他一眼,道:“大明与蒙古从敌对第一天开始就不断的厮杀,洪武年八次北伐,前后延续了二十年,永乐登基后不算初年的几次出征,光是他老人家御驾亲征就有五次,也是二十好几年啊,当今圣上虽不如洪武爷,永乐爷喜好征伐,但十年来也打了两次打仗,大明与蒙古一个开国不足百年,一个退出中原不足百年,竟有五十年是在打仗,算上这些年蒙古草原上各方部落为了谋取可汗的宝座,大大小小的战事就没停过,差不多赶上了大明开国史了,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双方的百姓竟没过上好日子,这难道就不是值得我们的去探讨的问题么?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