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张文杰把一本书递给夏小语,说:“那两道题恰巧就在这本书里,你看看!”
虽然看答案没什么成就感,但是算了这么多天,那两道题还是算不出来,就只能到书中寻找答案了。
夏小语翻开书,直接看解题方法,发现这两道题是用中学的知识来解答的。
范围广了,方法也就多了。人的思维,往往是自己给局限了。
看完后,夏小语就走到了张文杰的座位,把书还给了他,并道谢。
回到自己座位的路上,经过吕凤思的座位,听到她“哼”了一声。夏小语看都没看她。
班上的人都看得出来,吕习上的问题偶尔会和张文杰说两句话之外,都没什么交流。假如吕凤思会为了这个而记恨她的话,那也是她自寻苦恼。
解决了这两条题目,就不用惦记着以后还要到城里找书了,又省了一事。
随后的日子,还是像之前那样过,夏小语把高中的英语课本和那些英文杂志报纸都读过两三遍了,感觉自己的速度比之前快了。
有时读过一段文字,夏小语会闭上眼睛,回忆它的大致内容,刚开始时,就像是水过鸭背不留痕迹,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练习得多了,渐渐地就有了进步。
夏章喜寄过一封信过来,讲述了伯父家里的一些新发生的事情,说是她希望快点再见到夏小语。
她却不知道,夏小语已经打定主意,除非是红白喜事,否则是再也不去伯父家了。
当然,在回信里,夏小语没有这样说,只是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平常事。
某个赶集日,恰巧也是周日,夏小语到镇上去,看见有人摆摊卖旧书,就去那里寻找着。
没想到还真被夏小语找到了一些适合的书,有英文报纸,是和之前夏小语买的那些不同时段的,还有几本英文原版书籍,一本是《简爱》,一本是《呼啸山庄》,一本是《荆棘鸟》,还有一本是《傲慢与偏见》。这些都买下来,本来摆摊的老板要收十八元,夏小语和他讲价,花了十元钱。这个老板收书是按斤收的,卖这个价也能赚不少。
买完这几本书,夏小语是再也不打算买英文旧书了,贪多嚼不烂,能把这些书吃透就很不错了。
到邮局寄信时,夏小语到旁边的杂志小摊看了看,都是自己熟悉的杂志,《故事会》、《郑渊洁童话》和《江门文艺》等等,夏小语还没看里面的内容,就被各种广告吸引住了。
后世的广告,大都是在电视上和电脑网络上面,这个年代的广告,大都是在各种报纸和杂志上面。
各种致富广告,例如教捉鱼的,让人加盟种植包回收的,上面都有,至于真假,就无从得知了。
把视线移到杂志的内容上面,这些文章还真是不错,文笔好不说,每一篇的内容都是故事性很强的。
夏小语挑选了一本校园杂志和一份本土校园报,既然重生了,那就做好学生这个角色。
回到家里,夏小语把买到的东西放好。旧书摊上买到的书报都要处理干净再。
在晾晒旧书报的过程中,夏小语翻看着那份新的校园杂志和校园报。
杂志和报纸上,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投的稿。
上辈子的夏小语,虽然从来没有投过稿,但是也觉得在杂志报纸上成功投稿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在周围爱好文学的同学当中,还没有一位成功投过稿。
既然这样,对于只爱好数学的夏小语来说,就更是不会让自己去找这个麻烦了。
在读中专时,倒是知道一位文笔很好的学长,成功在报纸上投过许多稿,有名得很。
快毕业的时候,他投了一篇新闻稿,在本土的报纸上面,说是某个村庄有一只母猪,生了一窝小猪,每只小猪都长了四只耳朵。
报纸上刊登了,他也收到了稿费。
这件事引起了电视记者的兴趣,当记者们扛着摄影机跑到那个偏远的村庄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这一回事。
可惜他一世英名,晚节不保。
这件尴尬的事情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夏小语就不知道了。
写作要靠灵感,太不容易了!夏小语之前冒出那么一丝丝想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消散了。
平时她喜欢记手账,在本子上记录下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想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和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半点不沾边。
夏小语不喜欢刻意写文,一切还是随意为好。
某一天傍晚,夏小语突然来了灵感,写下了一篇叙事散文,认真修改后用蘸水笔在信纸上抄好,放进信封,信封上写着那个校园杂志的投稿地址,贴上邮票,等到镇上时寄出去。
夏小语并不认为自己重生了,就会有希望投稿成功,天赋这个东西是天生的,她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这次只是出现了灵感,自己不想错过便写下来,成与不成,随缘!
信寄出去后,夏小语就把它抛诸脑后了。
新的一批小兔子出生了,每天都要捉母兔喂四遍,还要抓紧时间看书算题读英语,有一点剩余的时间,又要用来做布艺品去卖。
很快,六一儿童节就要到来了,木阳小学要举行一个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晚会,每个班都要表演一个节目。
五(3)班的班主任问过班上同学的意见,便由往年跳舞的同学再次编舞,到时候在晚会上表演舞蹈节目。
林小燕也在:“小语,你要不要也参加舞蹈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