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卑鄙军阀>第一百七十四章 调兵遣将

ps:感谢书友天.叶№舞空的大力支持,感谢书友好冷的冰连续不断的支持,谢谢,非常感谢!

幽州的这一次议事,与以往相比很明显少了许多人。田丰去青州上任,徐晃、太史慈也在青州。郭嘉、于禁、许褚都在乐陵。还有北方战场,张颌、高览、徐盛三人还在前线带兵,不可能把他们找回来的。以前觉着幽州的文臣武将还挺多,现在看来有些捉襟见肘,远不够用的。

刘展的老丈人蔡邑也不在场,再加上管宁也不在场,他们都在忙着教育事业。两个大儒比起刘展忙多了。

刘展和他们两个大儒,共同制定了幽州义务教育的初学教材,执行人当然是这两个人了。

刘展要在幽州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让全幽州的适龄儿童免费就学。刘展的这一举动让两位大儒感动的老泪纵横,一颗心全部扑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事业中去了。

在此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这种事。读书的人只是少数,没有钱的穷人家很少有机会读书。所以,大汉朝有文化的人,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家里富有。

想当官肯定要有学问,大字不识几个,你还想当官岂不是做美梦吗?所以,家境好的可能会越来越好,家境差的或许会还是那样,形成一种循环。

幽州所采取的义务教育,初学的学制是四年,包括汉学、算学、格物,内容肯定比后世要简单的多。普及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提高民众的素质。

刘展在这方面很慎重,挑选的内容很严谨。刘展的观点很简单,领先一步也是领先,不要一口吃个胖子。若是把后世的火药、先进的机械等等,都搬到汉朝,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初学是普及教育,到了中学可就要精挑细选,有资质的学子才能接受教育。毕竟,现在还没有条件无限制地扩充教育。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教育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教师队伍。等到这批人成长起来了,慢慢就可以扩大教育面。即便是这样,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还是缺乏人才,教师严重不足。

在幽州。世家已经非常虚弱了。

经过乌桓叛乱以后。尤其是关外的辽东地区和辽西地区。世家大族被削弱的几乎没有了。刘展借着乌桓叛乱的机会,采取不太光彩手段拔除了这些士族。

幽州开展义务教育,甚至是下一步面向平常百姓家进行仕途选拔。都可能无阻碍。

至于能否在中原引起世家的反对,初级义务教育影响不大。真正会遭到反对的,恐怕是面向平常百姓敞开官路。

不过,等到幽州实施这个措施的时候,中原的形势会变化成什么样子,谁知道呢?

堂下文臣武将能来的都来了,人一多有点热闹,大家相互打招呼问候一下,顺便说说身边的趣事。

文官以刘晔为首,下面紧接着是华歆、陈宫、沮授等几个高参。武官多了镇南将军皇甫嵩,镇北将军卢植二人,再往下是中军黄忠、安东将军赵云、安南将军关羽、安北将军张辽、中郎将陈到、周泰。

安西将军高顺在练兵,没来,其他几个各有原因。

原本安东将军赵云排在中军黄忠的前面,毕竟,当初赵云也是紧随高顺、张辽之后的第三个跟随刘展的战将。

但是,自从镇南将军皇甫嵩和镇北将军卢植两个老头子列在前面以后,和赵云这个年轻人对比一下,感觉实在太显眼了。赵云把黄忠推到前面,如此过渡一下,感觉舒服多了。

对这种事情,刘展没反对,其他人也乐呵呵的说笑热闹一番算完。

“诸位,冀州的第一场战争结束了,公孙瓒的军队战胜了袁绍,胜了第一场战斗。袁绍兵败,退守邺城。”

啊,堂下众人听了,都大吃一惊,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主公,消息真实吗?公孙瓒以一郡之力,战胜袁绍的冀州军队,有些不可思议呀。”

陈宫从辽东刚回来不了解情况,感觉这个事情有些不靠谱,故此发问。

“不错,公孙瓒的确是用一郡之力,战胜袁绍的一州军队。这个战果虽然出乎意料,但是,没有什么不可能。袁绍可能轻敌了,或者说公孙瓒用兵得当。多算胜,少算败,弱兵战胜强兵,在战争中经常发生,没有神马大惊小怪的。”

“哦,看来这个公孙瓒用兵还有两下子。听说,当年公孙瓒在州牧手下当差,乌桓叛乱,公孙瓒受命阻敌失败,跑到西凉去了。”

镇北将军卢植知道公孙瓒此人,故此有一问。

“不错,公孙瓒的确是从幽州跑出去的。刚回来冀州上任的时候,还派了家兄前来谢罪。

至于此次用兵,估计是吸取上一次与乌桓骑兵对战失败的教训,公孙瓒用兵老道了一些。

此一战,公孙瓒充分发挥了骑兵突袭的这一特点,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袁绍手下有个大将,名叫麹义,从羌人那里学来一些对付骑兵的方法。估计这次没使用好,让公孙瓒捡了便宜。”

刘展一说对付骑兵的方法,武将们来了兴趣,很想知道细节。毕竟,幽州可是以骑兵为主,不得不防范。于是,赵云出列,开口询问。

“主公,这个麹义率领的先登营能够对付骑兵,都有些什么特长呢?”

“麹义训练了八百先登死士,每个士兵左手持大盾,右手持刀。临阵伏地,龟缩不前。阵后,配备千余弩箭。

待敌军骑兵冲近,先是弩箭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四章 调兵遣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