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现在张琰已经提前离任了,而新任青州刺史赵二与东莱唐太守的关系还不错,那么太史慈也就没必要再躲着了。
太史慈虽然走了,但家还在这里,可以叫他回来嘛!
之前赵二跟刘备说了这事后,刘备也很敬佩太史慈的义气与智谋。既然是如此的人才,那哪有不收过来的道理?
于是刘备亲自来到太史慈家里,发现他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刘备便好好问候了太史慈母亲一番,并赠送了一些钱粮布帛,还嘱咐人定期去看望她。
刘备讨好人的本事自然没得说,太史慈母亲不过是一个寻常老太太而已,她几乎是一见面就被刘备所折服了,事后连连对左右邻居称颂刘别驾是个大好人,品德高尚!
一段时间后,刘备再次看望她时,便建议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令郎久在辽东实为不妥,何不写信召其回乡,也好使其能够安心尽孝?”
太史慈母亲觉得有道理,她也知道刘备是想招揽自己儿子。不过她认为刘备是个仁德的人,可以托付。便写了信,召太史慈回来。
几个月后,太史慈终于回来了。
这个太史慈确实勇武,不仅近战能力强,还使得一手强弓,亦能投掷飞戟。可以说是远程、中距、近身三者皆能。
不仅武力好,骑术也不错,更难得的是,对水军也有一定了解,上船作战也不马虎,真是武将中的万金油啊!
收服太史慈倒是没费什么工夫。虽然历史上(包括演义里)太史慈跟刘备有过接触但没被刘备收服。
后世对这件事的猜测很多,有的说是因为刘备跟太史慈相性不合,有的说因为太史慈看刘备背弃公孙瓒而心中不耻。甚至还有的说是因为刘备那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说得太恶心……
虽然说法很多,但是实际上,还是一个恩义不够的问题。
太史慈是一个很重义气的人,只有别人对他有恩,他才会报之以义。在演义里,因为孔融照顾他母亲,所以他替孔融去给刘备送信,解了北海之围,算是报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刘备之间并没有什么恩义牵连。是孔融请刘备来帮忙,欠刘备人情的也是孔融,与太史慈无关,他就是个跑腿的。
而太史慈本来也应该继续在孔融那任职的,毕竟在家乡陪着老母亲多好。只是这时候恰好刘繇给太史慈写了信,让太史慈去看望他。太史慈看孔融这里没啥事了,自然就对孔融说:“慈奉母命前来相助,今幸无虞。有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有书来唤,不敢不去。容图再见。”
而史书上也说,太史慈只是因为刘繇是同乡,俩人好久没见了,这次去只是去看望他而已。那句容图再见,意思就是我看望完了,再回来见你。
只是没想到,去看望刘繇时,恰好赶上孙策来攻打刘繇。太史慈作为刘繇同乡,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想要帮忙。他这一帮,就帮到了刘繇死。
最后因为在与孙策的战斗中,惺惺相惜,最终投靠了孙策。
现在太史慈成了刘备的人,就再也甭想去刘繇那了,听说刘繇目前还躲在徐州东海郡那边装清高,拒不仕官呢!
嗯,找个机会把
(本章未完,请翻页)刘繇弄死好了!
对了,正好让那个叫阴的组织,来证明下他们的能力。
于是赵二再度找上月儿,因为有正事,所以赵二不怕她趁机诱惑什么:“月儿,本官需要你们组织来办件事!”
月儿此时侧卧在胡床(老翟:大人,用您的钱买的)上,慵懒地伸着腰肢,一副没睡醒地媚态。
**屈伸,露出她那光洁地脚丫,上面还挂着几个精致地小铃铛,叮铃铃地直响。
“是要办事……”声音在妩媚中透着慵懒,“还是要办我呢?”
赵二怒道:“是正事!”
为了防止她再说什么诱惑的话,便不给她插嘴机会继续道:“有个叫刘繇的人,是东莱人,现在不知道躲在哪,把他找到,杀掉。这就是你们组织要办的事!”
“刘繇么……倒是知道这个人。”月儿略一思考,“知道了,奴家会通知他们的。”
一看这话对方已经听到,赵二便不再给她机会,飞也似的跑了。
月儿不由无奈道:“真是的,奴家是老虎么,这么害怕奴家。”
看来应该改变策略了。
赵二不管这些,继续开始忙正事。就在他跟着刘备去招收太史慈这两天,乐毅给他带来一件消息:
徐州黄巾复起,开始寇略郡县。
原本徐州的事与他关系不大,但是据说有部分徐州黄巾并不满足于在徐州活动,打算趁着势大,来青州也开辟一片地盘。
哼,就凭他们?
本官倒是怕他们不来,来了正好给我作俘虏,当劳力干活儿去!
不过朝廷那边不得不在意一些,现在朝中没有议郎帮他说话了,那可恶的曹操当了没多久议郎就转成八校尉了。
赵二需要防着朝廷突然想起他来,把他调到哪个战场去平叛。等平完了叛,依照朝廷一贯的制衡策略,就不太可能再让自己回青州了。
到时候朝廷一看,嗯,小伙子不错,去凉州当个太守去吧!
那样一来,赵二在青州的经营可就真的白费了!
虽然也可以学董卓那样,来个拒不领旨。说些什么“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东州,效力边垂。”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