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三百八十八章 虞瓒矛盾

要说起这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那可深了。/p

/p

先,公孙瓒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军阀,至少在名义上,他算是刘虞的手下。刘虞是幽州牧,掌管整个幽州的所有军政大权,而公孙瓒只是个将军,按照朝廷的制度他应该无条件服从刘虞的直接指挥。/p

/p

然而公孙瓒这个“手下”从来就没有听从刘虞的命令过。/p

/p

不听上级的命令也就罢了,还随意掠取幽州的资源,在幽州自由征兵、征粮,获取补给,从来不跟刘虞打招呼,完全把幽州当成自己地盘了。/p

/p

刘虞对公孙瓒可谓是又气又恨,但偏偏又奈何不得他。毕竟公孙瓒的部下是只听公孙瓒命令的,而幽州的其他部队又都不是公孙瓒军的对手。/p

/p

如果公孙瓒只是军事上不听调令,那还不算什么。严重的是幽州的内政事务上,公孙瓒也屡屡插手。/p

/p

这就不得不提到乌桓这个民族。/p

/p

乌桓,亦称乌丸。乌桓并非一个统一的势力,他们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自东汉初年以来,原本居于塞外的乌桓逐渐开始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汉朝廷专门设立护乌桓校尉一职来管辖他们,故而他们与匈奴一样,可以算是汉朝的藩属。/p

/p

由于文化、习俗等不同,他们在塞内与汉人杂居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演变成叛乱。比如之前中平年间张纯、张举叛乱时,乌桓人就参与到了其中。/p

/p

对于乌桓作乱一事,刘虞是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的。他这个人对于异族并没有多少偏见,一向是平等相待,但凡涉及汉胡冲突时,他都是倾向于先查明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和平解决的。/p

/p

这种方式看似不太可行,但历史的事实证明了刘虞他就是可以做到。/p

/p

刘虞这个人身为汉室宗亲,本来就在汉人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他这人又一向对异族比较友善,他是少数能够以平等姿态对待异族领的汉朝官员。在担任幽州牧期间,他积极开放同游牧民族的贸易,加深与异族领的联系,所以很受那些异族领的爱戴。/p

/p

可以说,他在汉胡双方都有着很高的威望。有他来居中主持调解,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p

/p

只要查明了原因,那么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刘虞绝不偏袒谁,公平公正,有理有据,令所有人都信服。/p

/p

而公孙瓒这个人则相反,这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一见异族就像见到仇人一般,毫无保留地痛恨胡人。/p

/p

一旦生汉胡矛盾,他才不去管真相如何,只认为直接杀了胡人就好。在他看来,只要灭了这帮乌桓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p

/p

调查?调查个屁!/p

/p

你刘虞想去调查就去吧!我不拦着,我只按照我的方式去做,直接找到相关的乌桓部落,然后……/p

/p

屠了。/p

/p

这下可好了,当事人都被杀光了,刘虞手中的案子直接成了死案。/p

/p

刘虞平时为了结好胡人,会不定期赏赐给游牧民们一些礼品,虽然花费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但就是这点礼节性的礼品,也多次被公孙瓒抢夺。/p

/p

一开始只是抢夺刘虞送给胡人的礼物,到后来连刘虞派给汉人百姓的物资也照抢不误,诚心跟刘虞干上了。/p

/p

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各有借口和理由。然而朝廷才懒得听他们打嘴仗,更何况就算朝廷想干涉也无力做些什么,于是索性两不相帮。/p

/p

以上是公事矛盾,刘虞与公孙瓒之间还有着私仇。/p

/p

这又要从刘协说起。身在长安的刘协过得并不舒坦,他时刻想要东归。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作侍中,于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刘和途径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去奉迎天子。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而袁术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p

/p

起先,公孙瓒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p

/p

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就更深了。/p

/p

不久,刘和找机会从袁术那逃跑北上,结果又被袁绍扣留。/p

/p

这两年,公孙瓒多次进攻袁绍,即使是停战期间,也会派遣小部队不断地进攻。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占据冀州后就更不好控制了,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p

/p

公孙瓒在州治蓟县东南另筑小城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他。/p

/p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现在,机会来了,公孙瓒派遣了部队去支援黑山军,而自己的其他部队则分散在各处“收集”物资,身边兵力极少。/p

/p

刘虞便纠合了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八章 虞瓒矛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