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步步皆殇>第61章 姐妹 获罪于天
盈,草木葳蕤,石桌前,他看书看得倦了,忽然单手托腮,望着她,直直地叫了一声:“青鸾!”

他笑得那样好看,很是快活。

那是他为她取的名字,他说那是神鸟的名字,象征着永恒的爱和自由。

快乐的时光总是一去不返,他越长越高,走路的步伐越发稳健,他越来越忙,越来越孤傲,目光明亮,身姿清越,挑灯夜读,立志考取功名,宦海沉浮,而她由孤僻沉默的肩乘yòu_nǚ渐渐长成姣花照水的妙龄少女,她越发懂事乖巧,也越来越娴静,越来越温柔,他们相伴着,一起走过了十个年头。

他有时会问她:“你真的不记得自己是谁吗?”

她认真地点头,因为,是真的不记得。

不记得,只是因为暂时想不起来,没有人会彻底遗忘一个人。

这一刻,青鸾忽然彻底苏醒了,看清楚了自己的过去。

帐子中,她急喘口气,拼命挣开了眼睛。

眼前,有一双记忆中明亮如星的眸子,正呆呆地瞧着她,那是她年幼时最亲近并想着能依赖一辈子的人。

她吃力地抬起手来,想要抓住那人,嘴里喃喃地喊着:“年羹尧,我终于全部想起来了,我想起我是谁了……”

那人闻言却迟疑着没有上前,而是静静地看向了一旁。

他的旁边还站着一个人,一身明黄色的衮服,很刺眼,她来不及看清,那人却冷哼一声,转身去了,走得很快。

她不想去挽留什么,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泣声重复着:“筱蝶是我的姐姐,筱蝶是我的亲姐姐。”

年羹尧怔了怔,很快上前,附在她耳边问道:“你说什么?什么筱蝶?”

青鸾闭下了眼睛,眼角慢慢滑下两行清泪,润湿了她的两鬓。

…………

同年五月,雍正下旨,削除年羹尧川陕总督一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连降十九级,贬为杭州守门官。

日落之时,永宁宫。

雍正忽然派了两个嬷嬷两个内侍过来,要带走福惠,青鸾自是不解,拽住儿子的手不肯松开,福惠也不愿离去,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

宫人们深知年妃素来深得圣宠,此番也不敢过于用强,只能干等着。

岂料,没耗多久,雍正竟亲自来了,抱起福惠就走,青鸾追了两步猛地跪下,从身后拽住雍正的袍角,仰起脸质问:“为何突然带走福惠?”

残阳斑驳,光影纵横,冷峭的宫檐下只有一盏孤灯在随风飘摇。

对方的态度异常冷漠,没有回头,低沉的声音里却带着不屑与愤怒:“你终日神思恍惚,不知所谓,福惠年纪还小,留在你身边,朕不放心,你不在意这个儿子,朕还是在意的。”说完,绝决地离开,福惠在雍正的怀里扭过头来,哭喊着伸出手:“我要额娘,皇阿玛,我要和额娘在一起。”

雍正不予理会,脚下的步子越走越快。

青鸾的心口一片轰轰然,呆呆的看着那一行人远去,忽然瘫坐在地,捂住嘴哭出声来。

入夜,乾清宫养心殿殿门外。

年妃一席素衣默默跪立。

小寇子在旁劝道:“年妃娘娘,您就别让万岁爷为难了,快回去吧!”

青鸾无比清醒地道:“我要见皇上。”

小寇子叹息一声,歪着脑袋打量着她,涩涩地道:“皇上正在气头上,刚吩咐奴才,他今晚谁也不想见,娘娘,您还是回去吧,夜里凉,小心跪坏了身子。”

青鸾不为所动。

雍正没有出来,她就睁着眼睛跪了一夜。

五更,天麻麻亮,雍正穿好了朝服,准备去上朝,来到殿外看到了青鸾,眼神定了定。

小寇子在旁低低道:“万岁爷,年妃都跪了一夜了。”

雍正垂下眼睛,冷笑一声,道:“她喜欢跪,就让她跪着好了。”说完,径直从年妃身旁走过,仿佛不会再看她一眼。

朝阳从东方的天际缓缓升起,稀薄的晨光笼罩在紫禁城连绵起伏的琉璃瓦上,皇宫大内一片肃穆森严。

青鸾的身躯抖了抖,薄凉的唇无力地微张着。

她仰起头,望着遥远的天光,忽然觉得喘不过气来。

不远处有百官上朝叩拜的鞭鸣声。

她却渐渐的,什么都听不到了。

青鸾身子一歪,栽倒在一个宫女的怀中。

那赶过来的宫女伸出手,探了探她的鼻息,眉宇间猝然掠过一抹忧色。

…………

乾清宫,雍正浩然伫立于丹樨之上,正对着文武百官,他的手中托着一个朱红色的密盒。

里面是他连夜写好的密诏。

只听得龙吟般的声音在大殿之上肃然响起。

“圣祖尊谥,合天弘远,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治隆唐宋,当之无愧,只是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在大位继承的题目上交待得不够清楚,因而引起阿哥之间许许多多纷扰不堪的误会与争执,一则有损天家骨肉之和气,二则徒惹臣工百姓之议论,几乎令宗室蒙其羞,令朝廷乱其纲。自朕继位以来,有些许文武大臣皇亲贵胄,对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悬思不已,而生亦有涯,太子之欲立又不可偏废,所以朕想出这样一个法子,将欲立之人的名字藏于此盒,再将此盒悬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如此一来,太子之名秘而不宣,使弘时、弘历、弘昼,福惠等,人人知所戒惧,行所其勉,以孜孜于修身齐家,斯而后得以治国平天下,此四人受密诏之驱策,怀登极


状态提示:第61章 姐妹 获罪于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