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宋朝并不担心钱不够的问题,毕竟宋朝如今正处在空前的发展阶段,如果按照现代gdp统计的话,那么宋朝如今的gdp增速绝对超过了百分之十五,也就是整个国家正在以每三年翻一倍的速度在向前行进着,税收自然也是成正比的增加着,除了保留固定的赈灾款项之外,其余的款项是根本无所谓的。
这就是如今宋朝的底气,通过压榨世界从而得到巨额的财富,不得不说,殖民时代对于殖民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完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他们不需要遵守那些道貌岸然的法律条文,可以非常彻底的把一个国家给彻底奴役,从而带来巨量的财富,想想欧洲那些小镇,即便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它的美丽也要超过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这些小镇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美丽的状态,都是因为世界各地的财富涌入其中,他们才能修建如此恢弘的建筑,或者是把自己的建筑保持到现代,不然放在发展中国家,早就为经济让步而被拆掉了。
所以对于钱财,如今的宋朝显然不缺,至于材料更是不缺,在现代,有些人即便懂古代建筑也懂现代建筑,可奈何国家经济的不允许,所以在使用材料上,往往会挑选比较便宜的来使用,可这种材料,往往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就像纪录片里,那些大师们为了修复一张古琴,从全国各地去找不同的橡胶树,以试图找到一张唐代古琴所对应的颜色,来补上,这是什么样的情怀,又需要多少的钱。
往往只有古董的修复才能配得上这样一个地位,而对于一般的现代仿古建筑物,往往就是用黑胶直接涂抹就是了,大多数都是工业用胶,又哪里会去计较那么多的是与非,所以许多仿古建筑,虽然形制差不多,从外观上看,也是宜古宜今,但从材质上总是会给人一种十分廉价的感觉。
这就是受限于经济所造成的问题了,而在欧洲,你很少会感到这种廉价建筑,往往欧洲的建筑相比起中国的古代建筑物来说要更加的和谐,不会那么的突兀,其中除了城市的设计和保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在材质的选择上。
许多中国的仿古建筑往往会使用一种比较烂俗的颜色,而其实中国古典的建筑物并不那么烂俗,红配黄,这是从明清才开始的,而即便是这两种颜色,用得好,就变成了故宫,用的不好,就变成了全国各地数之不尽的佛寺了,有一些确实非常的难看,而在宋代,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确实少得多。
起码宋朝人也不急,古代建筑本来就非常的多,要修建一些新的建筑,自然是慢工出细活了,他们不需要一年的时间便修出一座新的园林来,慢慢打磨就是了,就像欧洲的教堂,有些教堂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毕,很多教堂干脆就是一边修建一边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教堂如此的富丽堂皇,令人瞠目结舌。
宋朝的建筑也是如此,既然石头建筑和钢筋水泥建筑已经在宋朝成为了普遍建筑,又何必修建的那么快呢,将建筑物变成艺术品,这才是宋朝匠人和工程师们的打算,所以如今宋朝的城市,大抵都有各自的特色,不像现代的宋朝城市,除了几个著名的景点之外,许多地方几乎如出一辙,你来到东北并不会觉得这里跟南方有什么不同,除了天气之外,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建筑物。
这在如今的宋朝几乎不可能出现,每一个县城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景点和建筑物,颇有点后世日本的感觉,大阪的热闹,东京的繁华,北海道的滑雪,京都的历史,热海的温泉,名古屋的悠闲,骏府的富士山,这些都是日本的著名景点,但除了这些景点之外,日本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不像在中国,就算是旅游城市的步行街,也全部都是统一制式的仿古建筑,在中国的江南小镇中,除了那些著名景点之外,大部分的建筑物都大同小异,甚至连贩卖的东西都没什么区别。
趋同化,这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太急了,自然在细节上就不会精雕细琢了,还是拿日本来说,日本的许多步行街其实长的也都差不多,都是类似长屋的设计,但日本人就能通过屋子旁边的一株樱花,一颗大树,或者是一块砖头,门面上的一块招牌,让自己的店面彰显出不同了。
而在中国,步行街总是给人一种大家都一样的感觉,只有是那些著名的步行街,比如上海的外滩、哈尔滨的俄罗斯街,才能给人一种特色的感觉,但可惜的是这些建筑都是当年列强殖民中国时留下来的,是一段屈辱历史的见证,但不能否认,这些建筑物确实非常的好看,去上海一定要去外滩,去哈尔滨一定要走走俄罗斯大道,这些景点已经成为了一座城市的特色,这就是建筑的魅力。
如今的宋朝,几乎就相当于现代的日本建筑风格一样,甚至要更加的精致,毕竟日本在二战的本土作战中,许多大城市沦为一片焦土,而宋朝并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攻击,所以古代建筑几乎都留存了下来,包括许多现代已经不存在的建筑,比如曹操修建的铜雀台,滕王阁,这些建筑物都保持原样留了下来,更为关键的如敦煌莫高窟、洛阳城外的石窟,这些都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破坏,全部被保护了起来,这些景点,可以说给当地带来了许多的收入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对于文化,朝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