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军虽然力量稍弱,但是一意坚守京都,让幕府军却是短时间内奈何不得。思前想后,幕府觉得还是自己的大后方稳定更加重要。于是将幕府军调回关东平原这个德川幕府的大本营,却被倒幕军一阵猛追,又是损失不小。不过,无论如何,双方大体上力量均衡,谁也奈何不了谁,反倒平衡下来。
不过,从开战的结果来看,幕府军已经发现,倒幕军本身的实力其实不足惧,最可怕的就是他们的火器,如果幕府军也有火器的话,要想获胜并不困难。
此时,德川幕府熟悉的西方国家,也就荷兰。但是荷兰已经势弱,对外方面比较保守,他们很担心万一幕府很快倒台,自己在日本的利益会由于支持幕府而不能获得日本将来的政府的保证,因此拒绝了日本的要求。
然后,幕府就想到了西方的大明。但是大明一向尊崇君君臣臣,虽然现在已经是立宪君主制,但对于幕府明目张胆的架空天皇还是有相当的不满,不仅将幕府的使臣赶走,还发表了一份宣言,希望幕府让权于天皇。
傻眼了的幕府环顾四周,悲哀的发现,能够帮助自己的只有将自己胖揍一番的新华夏。然而此时的新华夏也出了一件大事。1819年5月5日,作为国老的林航去世了,享年94岁,举国哀悼。新华夏对外事务也大多停顿下来。
等到幕府代表受到接见,已经是一个多月过后了,在加上先前幕府犹豫的时间,更是超过了半年,而此时幕府的实际控制区由于此起彼伏的叛乱,已经大大缩水,仅仅局限在以江户为中心的关东平原上,面积不足鼎盛时期的三成。
如果林航在世,知道历史的新华夏肯定会给予幕府最强烈的支援。然而,虽然已然有极少数一代崖山人在世,但是由于年迈,早已不问世事,对于外部并不敏感。而他们的家人也由于并没有将遥远的日本看在眼里,不想让这些琐事干扰这些老人平静的生活,导致这些极为仇恨日本的一代崖山人并不知道倒幕运动已经提前发生了。却因此让新华夏做出了一个让后来极为后悔的决定。
新华夏给倒幕军发出一份公函,质询倒幕军对《江户条约》态度。
不出意外的,岛津齐兴同意履行《江户条约》的所有内容。由是,新华夏对日本发生的事情不再关注。
倒是一直对东亚虎视眈眈的英国人觉得自己有了机会,英国人开始接触此时倒幕军的灵魂人物岛津齐兴。岛津齐兴是什么人啊?穿越者啊。虽然不情不愿的答应了新华夏人的一切条件,但是怎么会不知道一家独大的害处?此时英国人上门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很快就同意给予英国人与新华夏同等的权利,以换得英国人的支持。
英国人所追求的就是经济利益,既然倒幕派愿意给予,且又有掌控大局的极大可能,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倒幕派势力更大,幕府的势力一天天的削弱。
直到此时,新华夏由于国丧结束,政府的职能开始正常化,外交部长林东旭才接到了幕府的求援信。
林东旭可能是父亲的影响,对于日本观感很差,巴不得日本越乱越好。因此,听闻倒幕运动爆发初期,对与日本的混乱局面事实还是相当欢迎的。只是,形势的变化太快了,谁也不曾想到,一个犄角旮旯地方的大名,就能将看似强大的幕府打得节节败退。
林东旭从平衡的角度出发,提议新华夏对幕府展开支援。
张轶辉也深谙平衡之道,自然是点头表示同意,并提请国会批准。由于只是对幕府提供军援,且需要幕府提供资金购买,军售的条款很容易就在国会获得通过。
如此,幕府终于获得了新华夏的米尼枪,并获得了了一条米尼枪生产线弹药生产线,以满足幕府的持续作战需要。
获得了军火的幕府军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动反攻。原因很简单,幕府军对于火枪的使用很不熟悉。为此,新华夏派出了教官,对幕府军进行培训。谁都知道,一支教官队伍对军队的影响,不仅是新华夏派出了教官,英国人同样也在倒幕军派遣了教官,试图影响各自支持的对象。
此时的日本形势稍微和缓了一些。幕府军是因为处于守势,不得不积蓄力量;而倒幕军则是面对突然扩大的地盘,发现自己的军队不够用了,必须征召更多的部队。而且,倒幕军人员分步广泛,不仅有天皇信任但是不掌握实权的公卿,还有各地其心各异的大名,表面和气之下掩盖着种种明争暗斗。天皇想要扶植公卿的力量以抑制地方豪强;而各地大名都想掌握新政府的实权;即使是起义的主力萨摩藩与长州藩也是有矛盾的,因为他们都想掌控新成立的天皇政府。
但是,*桶总归是要被点燃的,首先动作的是幕府。经过新华夏短短三个月的培训过后,幕府军虽然在士兵的射击精度上还有所欠缺,但是作战素养上有所提高,使用火枪作战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幕府首先动手的对象并不是倒幕军或者说是天皇所在的京都,而是尾长大名。作为与幕府有血缘关系的亲藩大名,理应与幕府同进退。然而,尾张大名却背叛了自己,与倒幕军眉来眼去。试问,幕府如何能忍?
尾长大名在幕府军进攻的时候,正与天皇的使者在秘商呢,根本就没有做好军事准备,可能在他们心目中,还以为幕府会因为亲戚对自己手下留情呢?却根本没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