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伯也是看到自己国小民弱,需要抱一个粗腿。但是满清一向闭塞,根本不给与自己藩属国的地位。倒是有传说中的新华夏据说可以为海外华人做主,但是一直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直到,新华夏在新加坡建立了一个国家,让罗芳伯认为找到了机会,赶紧派遣使者拜访新加坡。
陈小虎虽然政治属性几乎为零,但是作为后世人,对于扩大华人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天然且自然的就有很大的兴趣,很快将婆罗洲的情形上报新华夏。
新华夏的普通人也许没有感觉,但是崖山人却彻底沸腾起来,为汉人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崖山人一贯认为的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的的天然使命。
崖山人控制的议会,很快通过了将兰芳共和国纳入新华夏的决议。甚至为了名正言顺,在林航的建议下,建立了一个以新华夏为主导的华夏联邦,意图规范管辖这些海外领地。按照华夏联邦法律,新华夏总统是就是联邦总统,海外领国家首脑就是联邦总统也就是新华夏总统委派的总督,海外领政府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不过,为了显示兰芳与新加坡地位的平等性,要求兰芳大总制共和国改名为兰芳自治领。
罗芳伯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个称呼,与新加坡自治领一起,加入华夏联邦。新华夏派遣张柏林派系的陈伟平担任兰芳自治领总督,其职责与权限一如新加坡总督。罗芳伯担任了掌握实权的自治领政府总理。罗芳伯虽然失去了名义上的最高权力,但是有了新华夏人的武力保护,心里上安全了许多,很乐意接受新华夏人的种种安排。
新华夏也不是单单接纳了新加坡与兰芳就没做什么事情。为了加强这两地华人的实力,开放了华人南下移民的通道,将每年自大陆的移民份额的三成输送到了这两个自治领。让两个自治领官员更加开心,因为每多一名华人可就代表着自己增加一份力量。
至于实力更强的泰国,则被崖山人选择性的忽略了,因为郑信的泰国实力更强,且土著人口太多,无法满足崖山人建立“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的要求。
满清的屡次失利,自然也会传到遥远的西方。西方国家这才知道,看起强大的遥远的东方古国,实力不过如此。
其他国家倒也罢了,因为实力或者政策的原因,对此并不关心,倒是此时的大英帝国最为积极。作为此时的资本主义第一国,大英帝国在全世界寻找自己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要论重要性,地处南亚的印度就是英女王王冠上最闪亮的那颗宝石,重要性远远超过地广人稀的北美,这也是他们在国势最强的时候放弃北美十三州的原因。因为在英国人看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印度,即使最重要的原料产地,也是最重要的商品倾销市场。但是,大英帝国依然不知满足,因为资本主义的怪兽一旦释放出来,那庞大的生产能力远远不是那贫瘠的印度就能满足的。要论此时的人口世界冠军,自然非中国莫属,在乾隆中期,人口已经接近2亿,而同时期的印度,人口还要略少。更由于乾隆时期的大肆宣传,连英国人都听信了满清的谎言,认为满清富得流油。
因此,英国人很想要打开满清的市场,但是没机会,满清的顽固世人皆知。总算,新华夏人让英国人看到了一个机会。新华夏轻松的*了满清的大一统,让富裕的南方成为自己的附庸国,当然,附庸国一说是英国人单方面的想法。于是,强大的满清在英国人看来,就成了一个泥足巨人。
不过,泥足巨人被打倒,最先得利的自然是打倒泥足巨人之人。这不,新华夏就轻松获得了中国最富庶的南方市场。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现在英国如果也想要进入南方市场,自然竞争不过华夏人。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进入北方市场好了。
现在满清虽然失去了最精华的地区,但是地盘是南方大明的七八倍,人口也是三四倍,如果能够得到这个市场,依然是很不错的。
1770年4月12日,比历史上的日期整整提前了21年,英国政府任命菲利普斯为正使,出使中国。1771年3月10日,英国使团乘坐“秃鹰“号和几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摆明来意,就是与大清建立了良好关系。
直隶总督周元理不敢擅专,一面送上大量礼物食品表示慰问。另一方面却向乾隆换地请示,是否允许上岸?
乾隆经过崖山人的打击后,急于获得新式火器,对于西方国家倒是友善了许多,下令周元理派兵护送使者一行,进入北京。
在天津登陆后,使团沿白河北上北京。
西方人之前很少有实地到达中国的,因为满清的封锁政策。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来自在马可波罗游记的描述,中国是一个遥远而强大的国度,遍地黄金,民众富足。是由开明的皇帝、温良的官员治理,万千子民生活在祥和的理想国度。可眼见的事实一下子粉碎了他们对清廷的好感和对中国下层民众的艳羡。
运河两岸,确实是民众密集,单看人口规模,确实与马可波罗描述的一致,此时的北京说有百万民众并不过分。但是,运河两岸的民居与民众却让英国人感受到了满目的凄凉与贫苦。
运河边也有占地广大、装饰精美的深庭广院,但更多的却是屋顶漏雨墙壁漏风的狭小建筑。有衣着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