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僖子回过之后,为此一直郁郁寡闻。其时,孔子在鲁国已经授徒讲学,从入太庙每事问到做承田和委吏,再到见郯国的郯子,以及与齐景公会面,孟僖子都是清楚的。所谓成田,就是牛羊放牧蕃息之事,与农业畜牧业有关;而委吏,则涉及到仓库管理事项,主要是料量升斗,会计出纳。在这些被当时人认为低贱的职业中,孔子做得很不错,说明可以用事。与郯子、景公两君会面,孔子对前者的评价,能够显示出孔子所见过人,并不轻视郯子的夷人小国。与后者谈秦穆公之霸,也不像当时诸国那般,多鄙视西秦地僻不知礼,而是盛赞秦穆公能听从臣下的劝谏任用百里奚,一番谈话过后,便将百里奚从奴隶直接任命为大夫。
这种举动在世卿贵族的时代简直就是破天荒的大事,因为国破而成为他国奴隶,是很难再进入仕途的。孟僖子虽然不熟悉礼乐,却并不愚笨,当时的贵族阶层并不流动,他自己的经历就已经让他发现了鲁国的弊病。但是,他本人并无力改变这种贵族由于有了世袭相承的地位和权势,就不再学习的困境。
孟僖子也曾对孔子有过不满,因为孔子不过是一个庶人,却经常批评鲁国的执政大夫们。孔子还为自己辩护,说天下有道则他这个庶人就不议。但是,一切的转折都始于孟僖子相鲁君,直到这一刻,他才看清三桓的无用本质。他们在鲁国作威作福,所关心的无非就是自己的土地不够广大,民人不够多,不能征收更多的税费来维持自己的吃喝享乐。
所以,最终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出访关头,只有自己愿陪伴国君之侧访问他国。如果说是赶鸭子上架,那么驱赶孟僖子这只鸭子的,正是鲁国可悲的现实困境;若说孟僖子是硬着头皮而上,那不过是因为他的家族曾经忽略的教育和学习的作用,以致于他遭受了后来的耻辱。对此,他知道自己不能一错再错下去,便在死前叮嘱南宫敬叔兄弟二人拜孔子为师:
礼是人的支柱,不学礼,就无法在人生之中立足。我听很多人说过,现在那个年轻的孔丘将来一定会是天下的达者,而且他本就是圣人的后裔。我死了以后,你们两个人一定要去跟着他学习,来巩固你们的地位。单是凭着贵族的身份,是难以长久的,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尊崇。像我闹出来的笑话,你们不可再犯。
孟僖子的临终遗言,使得孔子虽为庶民,名声上却更加响亮。
如今,南宫敬叔来找自己和柳青,究竟所为何事?平日里他们关系不错,但却未曾像今日这般差人来找过自己。时北辰一边思考着,一边和柳青使了使眼色。柳青似乎心领神会,便回应道:“还请代为回复一声,我们马上过去。”
待来人离开,时北辰问柳青:“难道和刺客有关?”柳青咬着嘴唇默然不语,她隐隐有些担忧,虽然她很尊敬自己的祖父,但也清楚对方的为人。恐怕刺客们一心想要铲除自己和时北辰这两位失败者,背后未必不是和自己的祖父达成了什么协议。想至此,只得说了一句:“小心点,我们见机行事!”
见到时北辰和柳青,南宫敬叔收起往日的笑容,一脸严肃的问道:“上次偷袭老师和同门的刺客如今说你们和他们是一伙人,我没敢将消息告诉阳虎等人。最初我并不信其言辞,后来考其所语,似乎对二位颇熟悉。”
柳青感激的看了南宫敬叔一眼,说道:“难为你了,如果要定我的罪责,我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时北辰听得心里一暖,抢道:“我妹妹与此无关,一切都是我的主张。我很清楚自己的本性,从来不能当个好人。”说完,时北辰跪坐一旁,闭上双眼静待南宫敬叔派人抓捕自己。
等了半天,却不见有人来绑了自己。时北辰睁开双眼,发现南宫敬叔已经跪坐在自己身旁,并说道:“阅虽不材,却尚看得出来师兄并非刺客,而师姐更不可能是刺客!”
时北辰鼻头一酸,想起来小时候父母双亡,后过继给亲戚受尽养父母及其子女无数屈辱之往事。于是抬头问道:“老师如何打算?”
南宫敬叔笑道:“昔日我有一家仆,本为莱人,后为齐人抓获,遂逃至鲁。我考察到他本性不坏,常能考虑他人,又有勇气而不自专,便将他赎来做事。一日,叔孙氏家仆在外横行霸道,被我家仆怒斥,心生不满,遂以俘虏奴隶之言戏谑。北辰兄,您可知我家仆如何应对?”
时北辰茫然的摇摇头,他不晓得南宫敬叔的意思。
“我那家仆说:‘我在孟氏那里,所有人都被禁止嘲笑我的身份,今日看来,叔孙氏之家位居三桓之末,倒也可理解’。我南宫阅听后羞惭不能自已,不敢比于老师。吾等同门公冶长,虽无罪而定为有罪,众人却皆讥其为犯人,唯独于老师和同门处,众人不知公冶长是罪人。”
时北辰仅仅握住了南宫敬叔的手,欲说还休。公冶长的例子,足以说明老师对这个事情并不在意,不是不知,而是知道柳青和时北辰并无恶意,所以才不介怀。一旁的柳青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跪坐一旁,三人开始谈笑风生,南宫敬叔也逐渐了解了时北辰和柳青曾为刺客的缘故。当然,时北辰和柳青并未明说自己来自未来世界。
最后,南宫敬叔突然神秘兮兮的问道:“你们何时成婚?”
时北辰惊得差点松开手上的杯子,忙问南宫敬叔:“何出此言?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