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孙传庭终于坐不住了,高声怒斥出声。
郝世乾没有接话,静静的等待着,孙传庭虽然怒不可遏,但也知道,这法子可是切中要害,能把秦军那些实权将军和关中官绅捏合在一起的只有自己了,若是自己死了,西北自然大乱,所谓秦军也就不存在了。
“督师大人,说到这里下官还要提醒您一句,有这个想法的可是不光出身北府的官员,那些人秦王还能弹压的住,可是秦晋的商贾秦王可是管不住的,商贾见利忘义,自古已然,所谓忠义,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郝世乾微笑提醒道。
孙传庭自然明白其中道理,秦军雄踞河西走廊,便是堵住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商道,在那些通番边商眼里,这比占据关中的闯逆还要可恨,没有关中,他们可以走延绥,但是断了河西走廊,除了走荒漠就是去漠北转道,那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下官也是说了,秦王感念督师大人忠义,自然不会做这腌臜之事,但却也不会放任秦军,等闯逆被逐出了关中,秦军仅剩的价值也不复存在,那个时候,督师大人与秦王之间的君子协议估计也就到头了。”
孙传庭抬头看了郝世乾一眼,知道这便是朝廷的第二个法子,却也是他更难承受的。
秦军败而不散,仍旧割据一方,除了他孙传庭运筹帷幄,靠的便是从福王那里坑来的几百万两银子,不缺军饷才能稳住军队,继而扩军,但是军队需要的可不只是饷银,更需要大宗的物资,仅仅是粮食就是一个大难题。
在孙传庭治下,真正的产量区只有西套的宁夏,但是这么多年,西套早已纳入了北府的经济体系,为北府的纺织、烟草两大行业提供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河西走廊也受到影响,这些烟田、棉田的主人要么是当地边镇的将佐、官员,要么是秦军的将领,别的不说,宁夏最大的田主便是却图汗,种植烟草和棉花可是比粮食收益高的多,孙传庭也不敢妄动这种格局。
西北贫困之地,本就缺粮,一下子涌入大量关中来的军队、官员,多了几十万吃饭的嘴,物资更是缺乏,秦军刚撤到固原的时候,固原城中粮食曾高达十两一石,这个价格超过了当年流贼肆虐的时代了。
孙传庭虽然多方筹措,却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有四百万巨款,面对高涨的物价也是难以养活数万军队和更多的官僚机构,幸而河套地区的出产的粮食、畜牧产品输入,平抑了物价,而这正是孙传庭与孙伯纶之间的默契,北府协助孙传庭稳固西北局面,孙传庭则不在南京与朝廷选边站,更要对闯逆保持高压态势,分薄闯逆实力。
然而这类君子协议是建立在北府兵力不足,难以迅速控制北方的前提下,如今北府大举南征,荡平闯逆已经是时间问题,莫要说闯逆被平,仅仅是北府军团进驻关中,秦军的价值就下降到无需考虑的机会。
孙伯纶只需要什么都不做,那么孙传庭手中的粮饷就会在两年内消耗殆尽,如果有针对的进行封锁打压,甚至只需要一年,那个时候秦军自然分崩离析,北府不需要动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彻底解决西北乱局,将河西、宁夏等地重归王化。
孙传庭明白了这一点,难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孙传庭一时意识到,西北这百万百姓,数万官兵的命运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书房里沉默了许久,只有郝世乾那时不时敲打桌面的声音,他端起茶杯,却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无奈只能继续等待。
孙传庭用尽了毕生的所学去谋划此事,他发现即便自己全力维持,西北之局面又能维持几年呢,就算没有像郝世乾暗示的那样快速崩溃,但自己又能活几年呢,这么些年剿贼、练兵已经消耗光了他精力,仅仅四十七岁的孙传庭已经有了半白的头发。
“郝大人,如果本官奉召讨贼,不知秦王如何安置秦军?”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孙传庭声音已经沙哑了,他未曾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当初他从中原退兵回西北,便是认定了孙伯纶进入大明之后必将会被大明腐朽的体制和烂到骨髓的现状所吞噬,马上能打天下,却无法治天下,孙伯纶终究还是要退回草原,到时秦军便是维护大明正统的中间力量,然而,一切都已经幻灭,一年多来,直隶、山西、山东三省已经全部为北府所属,与民生息,虽然时不时传来缙绅遭戮,官员被诛的消息,但却无民变、流贼等乱象。
虽然从小读圣贤书,但孙传庭并不是迂腐的卫道士,他知道所谓皇明正统不过是噱头罢了,天下之主便是民心所向,谁能给百姓安定的生活,谁能给百姓一口饭吃,就会民心所向,改朝换代不过等闲。
郝世乾盖上茶杯,问:“听督师大人的意思,是愿意和秦王谈一谈了?”
孙传庭叹息一声:“孙某虽得天子重托,受大明国恩,终究还是替天牧守,若不为西北数百万百姓考虑,安能戴天履地?”
郝世乾呵呵一笑,摆正了姿态说:“既如此,那下官便把朝廷的条件说一说。”
“适逢南征,秦军自然是要与王师一道,南下剿灭闯逆、献贼,他日二贼平定,秦军要按照新军的标准进行改编,军中将领若愿继续从军,自然恩养重用,绝对不敢怠慢,若愿意解甲归田,朝廷自会封赏,督师大人于国大功,自当入阁拜相。”郝世乾认真的说道。
孙传庭听着,与他预料的差不多,但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