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大势至>第三十一章 清官胭脂鞋底
近也听说了盐市动荡,仍旧有几分不以为意道,“今年从我们灶户手中收的盐,仍旧是五文一斗,听说太祖初年还是盐商垄断盐价最高高到八九十文钱一斗,如今有个二三十文应该也就顶天了吧?”

许自清心情沉重道,“一百二十文一斗。”

陈六七喊了一声,啥?真的?险些从凳子上摔下来跌个跟头,真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陈安生看着一向在他面前严厉的父亲出丑,忍不住掩嘴而笑,被陈六七瞪了一眼,才赶紧低下头扒碗里的米饭。

陈六七顾不上陈安生,拿手拍了一拍方才裤脚上不小心蹭到的尘土,神色却颇为复杂,一是同情,二是出于小老百姓的心理,这他们灶户累死累活煎出来的盐,勉强能够维持生计,被盐商这么一倒腾,就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如何叫人不眼红。不过陈六七也就是想想罢了,早年行走江湖也没少遇到似乎能让自己一步登天的机遇,但他陈六七心知肚明自己的本事,没那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才安安稳稳直到现在,盐商叫人眼红,却也不是谁都能做的,陈六七没入过那行,但就说从戏文里也晓得这里头的道道多到不是小老百姓能掺和的,就说他知道的一个盐引,就能将多少做白日梦想成为盐商的人拦在门外。

最后陈六七只是龇牙咧嘴骂了一声,“盐商啊,是真厉害。”

许自清无奈苦笑,晓得有些东西与陈六七多说无益。要说太祖初年,盐业还全然在盐商手中,但走到今天,九成的权力实际已经回归朝廷,否则他们这些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岂不是摆设?然而就是龙椅上那位恐怕都想不到,这些朝廷官员腐朽如此之快,以至叫盐商重又钻了空子。就拿阮家来说,谁不晓得明面上经营古董字画的阮家是整个扬州最大的盐商,有着曹久的关系在,要拿到盐引更是轻而易举,哪一个巡盐御史不得给曹久这个坐地龙一个面子?反过来有着阮家的支持,曹久在扬州只能愈发势大。

如果只是这样还好,朝廷尝到了甜头几十年间一连三次加盐税,如今盐税在朝廷赋税中比例直攀升到接近五成,贡献了近八成盐税的扬州盐业,早就是尾大不掉。更有以阮、陆、徐家三家为首的几大盐商胆大包天,哄抬盐价,默许甚至暗地里支持私盐买卖,背后谁又能说没有王侯显贵的影子?在这么一场大戏里面,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从官吏到盐商,真是那句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谁也逃脱不了干系。

而那位早有耳闻的王家雏凤来到扬州是一个变数,背靠王家那座大山,怕是整个朝廷里也只有王鸿能敢拿这些扬州盐商开刀了,身在扬州盐业几十年的许自清如何看不透,既然有了北镇抚司的锦衣卫随行,龙椅上那位自是寄希望于王鸿可以破开扬州这局面,哪怕是敲打,也希望能从这些比皇宫大内还要穷奢极欲的盐商身上割下几刀。

可惜。

所有人都小看了这些商人,或者说这些盘根错节的扬州大族。

从朝廷打算动手开始,十日之内扬州盐价上涨几近七倍,最先撑不住的不是盐商,不是皇帝,而是大兴朝的百姓啊。

许自清蓦然心中一片悲凉。

等着日头落山,许自清才回了城中家里,宅子是官府配发的官宅,两进的院落,除了许自清和妻子儿女之外只有一个当初卖身葬父买来的丫鬟。再加上许自清从来不是官场上长袖善舞的人物,自然是门可罗雀,冷清的不能再冷清。

一般的官宦之家,牡丹芍药也好,菊花翠竹也罢,院子里即使不种上什么名贵品种,也好歹能看的过去,只有许自清在宅院土地上种了萝卜白菜,还精心的很,日日亲自拎着水壶浇水。

当初这件事在同僚之间传出来,那些和许自清有些不对付的同僚们险些没笑岔气,却没想到许自清根本不为所动,反倒在过节时候去转运盐使司拎了一篮子萝卜,说自家院子里长的,大家都尝个新鲜。

那些原本等着看许自清笑话的同僚们面面相觑,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倒是之后但凡有同僚来家里做客,都点名要去看看许自清家里那块大名鼎鼎的菜地。

许自清前一脚迈进家门,后一脚不着急迈,先停下来,张望一眼,没见到自家婆娘,这位朝廷命官才松了一口气,虽说街坊邻居谁都晓得他惧内,可要是有事没事被自己婆娘堵在大门口骂,这也忒丢人呐,然而下一刻看到一个妇人闪身出来,叉腰挡在门前。

许自清眼头一黑,仍强装镇定,讨好一笑道,“夫人,你看你挪挪地方,让我先进去?”

许夫人似笑非笑,轻轻一推,将大门虚掩上,不为所动道,“还想进去,说说,今天你都去干嘛啦?你借出去的五两银子讨回来了没,拿来。”

许自清有苦难说,这五两银子,还是年前许自清借出去,那是两条街外的穷苦人家,都没钱过年,那时许自清虽说了是借给他们,不过就是个接济他们的说辞罢了,奈何被自家婆娘追着不放,许自清原本都打算卖了这张老脸,去讨一讨这五两银子,结果进了那家人家的门,闻到一股子中药味儿,才知道人家又是老人卧病在床,日子也正紧巴,许自清哪能这时节和人讨银子。

此时面对眼前的河东狮子,许自清也只能腆着脸讨好道,“夫人啊,这个事儿,你听我解释……”

许夫人不冷不热道,“别解释了。”

许自清眼头一黑,唉,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清官胭脂鞋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