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帝明>第一百六十四章 砍大树

形势已经是一边倒了,张四维作为首辅,却根本无法掌控朝局,连他自己一手主导的人事安排,也在几天内就遭否决,哪还有个首辅的样子。

但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越能看出张四维具备何等强悍的韧性。一局不利,那就再来一局,反正拔掉一个萝卜,就会留下一个坑。

于是张四维又推荐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杨俊民填补贾应元腾出来的兵部右侍郎这个空缺。

杨俊民是杨博的儿子,而杨博是张四维的老乡兼前辈,曾任吏部尚书与兵部尚书,与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十分要好。

但杨俊民与张四维两人的关系实在太过惹人注目,马上就引起对手的警觉,毫不示弱地实施反击,推举贾应元协理京营戎政。

至此,张四维所关注的那几个萝卜坑,都被对方的棋子一一抢占,虽说他也提拔了一个杨俊民,不算全输,但也只是聊胜于无而已。

此刻他已恨极了这群对手,尤其是冯保,收了自己那么大一笔厚礼,却依然任由这班人步步紧逼,不留丝毫余地。

但这又怪得了谁呢,官员们一辈子就指望着往上爬,只要见到有位子空出来,就会像猫儿闻到了鱼腥一般,不要命地往前冲。

既算冯保有心留手,却也架不住低下人不停撺掇啊。不把这班家伙都给喂饱了,谁还会把你当祖宗般供着,没准还会伺机反咬你一口。

张四维很清楚,如果任由局面再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哪怕自己甘心做个空头首辅,估计也不可得了。

不得已,张四维只能使出最后一招——向万历求援。他其实很不情愿这样做,毕竟托庇于皇权之下,会使自己进一步丧失自主性,但形势比人强,已经容不得他再多犹豫了。

于是张四维以汇报新法推进情况为由,与另两位阁臣一同告见。这是万历最为关注的事情,立刻在文华殿召见了三人。

其实此时每项事务都有玉熙宫的舍人在参与,万历几乎是实时跟进,亲自操持。但这样一来,反倒让阁老们有些无所适从,所以时不时便得求见皇上,请教一些相关问题,以便让君臣之间保持一致。

今天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音韵》和《字典》上,万历推出的音韵新法虽然仍是以《洪武正韵》为基础,但毕竟已作精简,导致发音与传统雅音存在些微的区别。

这就使得相关经办官员对以何种声韵母作为字典的索引产生了意见分歧,其中主流意见当然还是倾向于以《洪武正韵》的注音为准,但那些年轻舍人以及参与过《新音韵表》编制的翰林们则坚决反对,双方为此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形成共识,最后只好把问题上交到内阁。

三位阁老如今虽已摆出全力支持新法推进的姿态,但在内心之中却依然还是非常抵触这类新生事物。

而这音韵之学则更为敏感,朝堂之上什么人最多,当然是抠死理的学究了。三人一致认为,将来这些新法一经公布,最受争议的必定就是这音韵新法,所以凡是涉及到音韵新法的问题,还是提请皇上圣裁的好。

万历耐心听完三人的述说,只觉这事真是荒唐。想当年自己高考语文差点就不及格,而这几人如果放到后世,最起码也是国学大师级别。

现在倒好,文渊阁大学士反到来向自己这不及格大学士请教起文字发音方面的问题了。以这几人的智商情商不可能想不出好的解决方安,无非是在刻意回避。

明知是个坑,万历当然不肯直接往里跳,最起码跳之前也要摆个姿势,于是笑着道:“朕听说,如今民间行丧,都很热闹。”

三人跟不上皇上的思维,一时间都不知该怎么接这话茬,趴在地上相互使眼色,最后张四维只得强笑着道:“皇上圣明,今四海升平,地方上奢靡之风是有些见涨。”

“嗯,”万历点点头,道:“据说请了和尚还要请道士。”

“呃~”张四维连皇上圣明都不想说了,这实在离题太远,干脆道:“臣等愚钝,还是皇上明示。”

“呵呵,依朕看来,不如编两部《字典》。”

“两部?!”

“对,一部依照《新韵》,只录数千到一万常用字即可,一部依照《正韵》,则收录所有可考之文字。当初朕就跟你们说过,这套新韵,远胜于各地方言俚语,足可用来粗习文字,但要精研学问,那就去学《洪武正韵》。”

“皇上圣明!”三人这回是真的觉得皇上这个主意非常合理,不但充分发挥了两套音韵系统各自的优越性,而且这么一分开,也就各得其所,没必要再争了。

“你等掌中枢,不必太过在意这类枝节。以后这些学问上的纷争,还是留待后人去考量吧。”万历笑着摆摆手,说出了一句传诸后世的名言:“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最近一切进展都很令他满意,他也就不再计较三人打的小算盘,不然自己这个皇帝,焉能总被他们拿来当避雷针使。

“臣遵旨。”三人赶紧俯首接旨,心中却都是不以为然。从来只有为官理政才需和稀泥,做学问那可得细思明辨。可到了皇上这,道理却反过来了。

“新法利国利民,当大力推进,卿其勉之。”

“臣遵旨。”三人再次俯首,张四维忽道:“只可惜,干柴不够,臣担心这把火烧不了多久啊。”

申时行和余有丁一愣,一时间都没弄懂张四维这话的意思。

万历闻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四章 砍大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