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三百六十五章 敌情(下)

第三处那些秃发部老臣老将对于与三部之间的结盟条约不满意之处,就是关于最后利益分配的,虽然秃发、南安羌、唐古羌和河西回鹘三部高层,虽然都是明白安西军是劲敌,即便他们同盟也很可能无法战胜消灭安西军,他们最多就是只能保土,将安西军挡在酒泉郡,不能再西进。

但这些是安西军手下败将,或是受安西军声威所慑的胡虏部族,还是保有幻想,希望此前战功赫赫,接连在西方战胜中亚霸主的十字军和猰颜部,而后又在西面轻松击败秃发部西面军和北完军,夺取下河西四郡之地和整个北庭都护府,仿佛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安西军,会在来到东方后出人意料的栽它们第一次大跟头,损兵折将,甚至是全军覆没。

这样这四部就能够重新打入玉门关,夺回刚刚被安西占去的河西四郡和北庭之地,甚至还有可能夺取一些安西之地,虽然这个可能的概率极几乎只存在于这四部高层的妄想中,但这四部倒是未雨绸缪的统统要求分配好打败驱逐安西军后战利品的分配。

这分配又是让这四部的协议联盟破裂,变为一盘散沙的罪魁祸首,秃发部作为在这场安西发动的东征中损失最大者,自然是希望收复故土的,所以他们提出要在打败安西之后,将现在被安西占去的交河、伊吾、敦煌和晋昌四郡收回。

秃发部也是知道自己不能吃相太难看,否则另外三部在无利可求的情况下,谁还愿出工出力,所以秃发部将北庭都护府和可能夺取的安西之地吐了出来,想让其余三部为他们秃发部收复失地战争中出力。

但其余三部岂会如此之傻,不说那北庭都护府和可能被夺取的安西之地是否富足,对自己部族是否有所帮助,但这些地方和自己部族的大本营领地,可是隔着一个秃发部,如果真的要了下来,他们怎么去经营管理,难道要向秃发部付过路费,或是使劲讨好秃发部。

那三部自然不会那么傻,拿一块必定受制于人的飞地,所以三部都是要求秃发部,如果真击败安西军,夺回先前被安西夺占去的土地,夺占安西土地后,包括原本的北庭都护府,还有夺占的安西土地都归秃发部,但秃发部也必须将晋昌郡和酒泉郡割让给三部。

秃发部打死都是不会同意三部这个要求的,因为要割让的两郡中包括晋昌郡,虽然此郡在河西七郡中,面积不是最大,人口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富庶的,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河西走廊东西的中枢玉门关就在此郡内,谁拥有了此郡,也就是相当于控制了玉门关,在争夺河西中握有主动。

而且如果一旦让东方三部,尤其是与秃发部是死仇关系的南安羌部和河西回鹘部,掌控了晋昌郡,那么秃发部在东面的防御面积也是将大增,因为伊吾郡和敦煌郡都是与晋昌郡接壤,而且这两郡的东面都是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如果真的割让了晋昌郡,那么必定是要驻扎大量人马在伊吾和敦煌两郡的东面,防备在侥幸取胜后肯定会与自己分道扬镳的南安羌部和河西回鹘部。

所以照理说秃发部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一项,但在先前秃发纥那和秃发翼建组织的和谈中,早已看清事情的本质,知道只有让秃发部渡过眼前的难关,才能去谈未来的两个年轻人,在与姚襄据理力争几次,都无法让姚襄动容后,竟然是同意了这个看起来这个对秃发部来说是无比屈辱的条件。

应该说秃发纥那和秃发翼建虽然年轻,但却没有年轻人该有的年轻气盛,相反非常的明智以及睿智,知道现在解决秃发部形式艰难的情况下,忍一时之辱,让一时之利,结好盟友,带来援助才是真正有用,如果真为了所谓的一时之气,而将挽救危局的盟友推出去,那才是真正的愚蠢,将来亡国灭族受到的屈辱将更多。

秃发纥那和秃发翼建这项秃发部的年轻人明智,能为大局着想,原本这与南安羌部为首的三部之间的同盟合约就要签订生效,但随着翳魁单于的到来后,那些虽然比秃发纥那和秃发翼建长了二三十岁甚至是三四十岁的老臣老将,可是没有那样的觉悟和眼光。

这些老臣老将或是觉得这条割地条约对秃发部来说太过屈辱,有些是因为与南安羌部和河西回鹘部之间有深仇大恨,不想看到仇人得意张狂,有些又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经营多年的封地就在要求被割让的两郡内,不想自己利益受损总之因为种种的原因,但本质是自私和狂妄,大部分秃发部的老臣老将都是不同意这一条条约。

这议和结盟条约中最主要的关于地位指挥权,援军数量和利益分配的三条谈不拢后,秃发部与以南安羌部为首三部之间的议和结盟就是永远也不会成功了,因为不止是秃发部的那些老臣老将要面子的,主导议和同盟之事的南安羌部的那些老臣老将们也是要面子的。

这可是难到了南安羌部的新羌王姚襄,他姚襄的确是有能耐,压服住族内那些同样沉浸在过往荣耀和仇恨中的老臣老将,让这些看世仇秃发部极为不顺眼,恨不得落井下石的老臣老将们,暂时同意与秃发部结盟。

但当初说服这些老臣老将时,姚襄也是向那些老臣老将保证,会让南安羌部的地位在这同盟中高于死敌秃发部,成为同盟之首,而且也不会让南安羌部的士兵到酒泉郡,为保卫秃发人而死,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在战后,为南安羌部争取到大利益,将原本是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五章 敌情(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