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四百零九章 东征最后一战 五

而且正如那尚息德赞所说,城墙上的那些手持远程武器的蛮兵,因为要有更好的投射面积,所以在城墙上并非是团聚城一团,或是排成数排纵深,而是尽量在城墙上扩展开来,列成一字长蛇阵,一排最多也就两三人,所以即便是某一段城墙被大石弹砸中,砸飞碾死的蛮兵也不过区区几人。

安西重型投石机本就命中率不高,现在敌军有阵形稀疏,造成安西即便投石砸中城墙顶,也无法造成敌军大量伤亡的局面,所以安西重型投石机齐射了好几轮,虽然张掖西面城墙顶上惨叫连连,但其实并没有死伤多少,城墙上的那些蛮兵看着旁边的同伴并没有多少飞来横祸,被如坠地流星一般飞来的大石弹砸中,顿时大感安全,更加奋力的向城外安西填壕部队投掷标枪。

安西的填壕部队多是酒泉城秃发部撤退是丢弃的那些军队,多是乌思雇佣兵,被安西军俘虏后,被强制贬为填壕队,这些乌思雇佣兵心中自然是对要他们去做九死一生填壕工作的安西军恨之入骨的,但他们现在却是不得不屈服,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除了安西的仁慈饶恕之外其它的脱离苦海之路。

对面张掖城中的守军,虽然里面有许多是填壕队乌思人的同族,但乌思人可不是像汉人一样那样能够互相扶助,古藏国灭亡后,整个高原就从来是没有再统一过,互相仇杀,争夺地盘,乌思各部各有矛盾,许多都是势如水火,对彼此的仇恨,比对异族的还多。

青唐部是与南安羌部交好的,所以当初秃发部到高原去招募乌思雇佣兵时,自然是不会去往当时还是自己死敌的南安羌部亲近部落青唐部中去招募的,而是去像扎桑吉所在的都兰等乌思部族去招募,这些部族与青唐部多有仇怨。

安西填壕队的那些乌思人,倒是很清楚自己部族与青唐部的仇怨,知道自己投过去,下场可能还没有安西这边好,所以大部分都是没有阵前投敌的想法,而且即便他们想投都是无门的,因为为怕被安西军利用,蛮夷守军已经张掖城的西南北三面城门都封死。

填壕队的如果想阵前投敌,只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守军用吊篮将他吊上城墙,二是快速奔跑到城门没有被封死的东门,但这都是需要时间的,安西军又不是瞎子,岂能容许这些叛徒成功逃离,这些敢于投敌的填壕队乌思人,肯定会在逃出成功前,射中,或是被安西骑兵赶上劈斩下头颅的,很难有幸运的漏之鱼。

除了逃跑希望渺茫,所以填壕队的乌思人没有多少逃离外,他们真正听话,乖乖去填壕的原因,还有李铮先前所下的那道命令的缘故,李铮向填壕部队中的乌思兵保证,如果他们成功填壕圆满完成任务的话,他们就将功折罪了就给所有填壕部队中的乌思兵,不再当他们是俘虏了,不用进安西那些黑心的矿山工厂劳碌致死,反而拥有回家的机会,当然也是可以参加安西军,像当初安西在于阗收编的乌思兵那样,混编入乌思营中。

可以回家,更是可以参加待遇优厚的安西军,这让填壕部队中的那些乌思兵瞬间是看到了希望,不再抗拒填壕,反而尽心竭力起来,而李铮在看到这些乌思兵不再散漫,出工不出力后,也是将大量先前缴获到或是安西军自己换装下来的鳞甲和札甲等甲胄,分给填壕部队的乌思兵穿。

但这些填壕的乌思兵为了更快的填壕,大部分竟然都是没有穿那被他们视为累赘的甲胄,而是单衣赤膊上阵,在蛮兵密如急雨的远程攻击下,自然是损失惨重了,伏尸一地的。

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填壕部队就在离张掖城西面城墙不足百米内填壕,而安西的重型投石机也正在对西面城墙进行轰击,时不时的会有大石弹没有朝着城墙飞去,而是朝着填壕的乌思兵群坠落而来,有些大石弹击到城墙后,还被弹开,正好也是弹落到填壕的乌思兵群中,压伤碾死无数,让填壕部队热情大减,很多都慌乱的后退。

“调四营神臂士上前,压制城头的蛮兵,还有重型投石机停止投射。”

虽然填壕部队是有外族炮灰构成,死再多,李铮也是不怎么会心疼,但他担心填壕部队死得太多太快,会大大延缓填壕的进度,所以李铮立即就是下令己方远程部队上阵的同时,也是命令重型投石机们停下徒劳无功的投射大石弹之举,而后强硬要求所有退下来和还没有出发的乌思填壕队,全部都是穿上甲胄,而后立即再出发去填壕。

李铮派出去的四个营一万多名神臂士,很快就来到距离张掖城西面城墙三百米的距离,这个距离上,敌军中射程能够达到的只有那些蹶张弩,其余的弓箭和标枪,就是用再大力,哪怕是将弓弦给扯断,投矛手将手臂给抡动的脱臼,都是无法将箭矢和标枪投射到那么远的距离,但蛮兵中装备的蹶张弩较少,而且安西神臂士虽然是远超步兵,但都披挂着坚固的明光甲,在三百米外是能够有很大概率抵挡蹶张弩射出的弩矢的,所以在这个距离上安西神臂士,能够安西的张弩射击。

在指挥官的调配下,一万名安西神臂士列成三列,前排第一人射弩,后排两人装填,能够持续不断的对城墙上的敌军射出弩箭,弩具不详弓箭,一般都是平射的,抛射时威力不强,但这一次这些神臂士射的是箭头特意加粗加重的弩箭,能够像弓箭射出的箭矢一样,射出去后在下落时也拥有很强的穿透力。

那三千多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九章 东征最后一战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