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云的抗日>第三章决战昌平(十一)

虽然定州离昌平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发生在定州上空的空战,还是被在昌平交战双方最高长官紧张的关注着。第二次长城抗战已经打了有半个月,日本方面出动了比第一次多得多的人数。但是,明眼人会发现,在在第一次成长抗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航空兵却一直没有出动。寺内寿一之所以在渐渐陷入被动的局面中依旧沉得住气,说到底,就是在等待定州空袭的结果。自从得知学兵军竟然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空军以后,日本人的战机除了可数的侦察机之外,其它的集体失声。这无疑给了学兵军以可乘之机,在轻武器远远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无论是喜峰口还是铁门关,还是李家屯子,学兵军在几次规模不算小的交锋中皆取得了胜利。此时,寺内寿一等日军高官,是多么渴望能够出动打破这一态势的空中力量啊。然而,自从承德机场被毁掉之后,日军要想出动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航空兵,只能依赖于远方机场。这样一来就有问题,因为定州基地百余架战机的存在,日本人害怕这种远程奔袭会得不偿失,毕竟,配备给日军航空兵的战机,轰炸机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战斗机,而没有足够的战斗机护航,谁知道会不会遭遇学兵军空军的拦截呢?那样的话,岂不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发生在定州东南郊的空战,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早上十点钟,欧阳云先接到了战果汇报。得知已方获得了胜利,且战果不菲,兴奋的小长官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通报了这次胜利,然后又进行了电视讲话,给予定州基地集体一等功、空军集体特等功的嘉奖,并且嘉奖了一批此次战役中表现特出的个人。

十二点钟左右,寺内寿一也收到了帝国海军部发过来的战情通报,而让人不解的是,日本人竟然也宣称取得了“六一四”空战的胜利。称是役,不仅击落支那战机多达三十余架,且将百余架的战机全部炸毁在机场上,另外,完全摧毁了定州基地的防空力量。

把视线还是转向昌平一线。当天下午一点多钟,在王家圩,日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先头部队第二十师团的一个大队和学兵军守军发生了交火。双方各有伤亡,然后,日军战略撤退,开始等待主力部队的集结。

日本第一军下辖有三个重炮旅团,这是欧阳云最为忌讳的。本来,学兵军通过狐瞳已经探明了一部分日军的编制情况,而随着冯远修的到达,日军的编制情况为学兵军完全获知。现在,欧阳云考虑的便是如何先将日军这最具威胁的力量给铲除掉。

以铁林飞为核心的空中力量,是欧阳云肯定要倚仗的。他本来就有计划要在双方进行决战的关键时刻投入使用,所以,一直指望能够对日军守住这个秘密。而随着定州空战的结束,他认为既然日本人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情报,那么,就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便在当天下午三点多钟,第一架机身上标涂有学兵军军旗的侦察机出现在了昌平西北郊。然后是五架伊-16战斗机。这五架战斗机是来驱赶日军侦察机的。而日军侦察机被赶跑之后,当天晚上九点多钟,经北平从密云开过来的自行火炮旅便赶到了昌平城东郊。

次日凌晨三点多钟。定州基地机场上灯火通明,在铁林飞和柳大楷的指挥下,空勤人员紧张的忙碌着,给飞机加油、加挂炸弹。

战斗任务是昨天晚上九点多钟由昌平王家圩传过来的——欧阳云终究还是不放心直面日军主力的王家圩前线,在昌平召开了一个小型战前会议,做了相关布置之后,晚饭都没吃,立刻赶往了王家圩,正是在王家圩,他签发了一系列命令,先是将军直属自行火炮旅调了过来,然后,便是命令空军部队准备在明天上午对第一军所属的三个重炮旅团实施突袭。

半个小时以后,在地勤人员的指挥下,包括铁林飞驾驶的001“霍克”3型战机在内,基地内所有能飞的战机总共一百零九架战机悉数起飞,赶往昌平。

从第一军到达昌平附近的那一刻起,学兵军和日军的决战便已经开始了。欧阳云不用动脑子也能够猜出,天亮之后,等待自己和学兵军的,必将是一场空前的苦战。

就在签发了一系列的命令之后,欧阳云通过任丘的座机,要了和张自忠的专线。

张自忠的57军有两个师已经出了山海关进入了热河境内,以配合犹太独立旅在伪满洲境内的光复计划。不过让他感到郁闷的是,日军竟然放弃了抵抗,一路撤退,将大半个热河都让了出来。到目前为止,57军都还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抵抗。日军的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了张自忠军长的怀疑,不知道小鬼子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因为害怕遭到算计,57军的行动反而变得畏手畏脚起来。

犹太独立旅在热河境内的遭遇和57军差不多,只是在攻伐承德的时候遇到了日军顽强的抵抗。因为缺少足够的步兵,所装备的战车又不适合于巷战,在打开了承德的南门之后,独立旅没有进入市区,而是转往了长城南天门方向。斯特恩的想法很简单,打下南天门,给日军造成心理上的被围假象,为吉星文的察哈尔抗战还有欧阳云指挥的决战吸引日军注意力,分担他们的压力。

针对犹太人的挑衅行为,寺内寿一没有上当。驻守南天门的日军只守不攻,硬是欺负独立旅步兵不够,而所装备的战车又不利于攻坚的特点,只凭借着一个联队左右的兵力,


状态提示:第三章决战昌平(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