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薛良收了项羽之后,嬴政他们就暂时在这学馆停留了下来。 更新最快
荀子不愧是当年力压同辈的大贤,当他留在这学馆之中时,就主动把教导韩信的任务接了过去。
不过他没有强行改变韩信的兴趣,反而像是有求必应,将很多经典案例化为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传到韩信耳中。
项羽同样在一旁旁听,比起韩信要大好几岁的他,听着这些战事的时候,也在做思考。
如果没有薛良,恐怕项羽还在倔强地找韩濯学《孙子兵法》;其实哪怕到了现在,他也没有彻底放下。
他乃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亡家灭国的仇恨自他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而且哪怕嬴政做了再多的仁政,可总有一部分与他一样无法忘却仇恨的人在时时刻刻计划着颠覆大秦的统治。
远的不说,就说这会稽郡城之中,就有楚国王室分支屈氏的存在。
他的叔父项梁正与屈氏的家主秘密会合,正准备继续扩大招揽楚国遗民的计划。
项梁的确是逃到了山间,不过不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是在山间重新积蓄力量,试图东山再起。
为了继承祖父的遗志,项羽对于学习兵法有着强烈的执念。
不过因为年幼,尚且没有表现出来。
“项羽,可有什么疑惑?”薛良自收了项羽为徒之后,对于项羽的修炼就十分上心。
“师父,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写得太过隐晦,弟子猜不透。”
项羽闻言,立刻将自己尚未弄明白的地方指出来,让薛良指导。
“这句的意思,其实指的就是……”薛良深入浅出地为项羽解释着,对这徒弟十分喜爱。
“韩夫子,你在这会稽待了这么久,可知道附近还有什么有名的贤人么?”
嬴政在住了几天之后,忍不住对韩濯问道。
“贤人么?这会稽郡还真有,不过陛下恐怕不想见,他也不会见你。”
韩濯看了看荀子,然后才对着嬴政说道。
“看来此人与我大秦有仇怨?”
嬴政听到韩濯的话,立刻联想到了,这里可是楚国故地,有本事而又不想见他的人,自然是当初的楚国人。
“不错,当时这位贤人听到楚国灭亡的消息,以身投汨罗江,不过已经成仙的他,并没有死亡。
在水中恢复了冷静之后,他就找了一处荒野隐居起来。
他没有叫着要复楚,却也不称自己为秦人,恐怕是想效仿采薇而食的那两位贤人。”
韩濯正说着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窥探。
“屈大夫,陛下求贤若渴,你又何必固执呢?”
韩濯稍微一想,就知道是谁在窥探了,于是朝着天空说道。
“原来是楚国王室中的贤才,写出《九章》《天问》的屈原屈大夫。”
嬴政了然,难怪韩濯说这个人不想见他。
“不知韩夫子可知道他的境界?”
嬴政沉吟了一下,然后对着韩濯问道。
韩濯心中一动,有所猜测。
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恐怕最忌讳的就是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因此,韩濯猜测,嬴政问这问题,有七成可能是在评估杀掉屈原的可能。
“屈大夫那篇天问一出,陛下就当知道他的境界了吧?”
韩濯模棱两可地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
嬴政有些沉默,屈原的那篇天问,他也拜读过,全文可谓奇,有道韵自生,读来唇齿留香。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嬴政闭着眼睛,都仿佛能够看到一道行高绝的人,面对着天地问道的场景。
其人在道行上,未必会输于大罗!
“确定这屈原只是在山野之间隐居,不会图谋复楚?”
嬴政再度问起韩濯,似乎等着韩濯的回答,来决定对屈原的态度。
“屈大夫对楚国十分热爱,不过楚国之亡,半是因秦攻伐之故,半是因为大楚腐朽至极。
他当初得楚王信重,也拟改革求变,可惜最终被楚王冷落,郁郁不得志。
秦灭楚之后,如果陛下不行仁政,不将天下百姓一视同仁,那屈大夫恐怕还会反;但是陛下雄才伟略,不论秦人楚人,皆同等而视之,收万民之心,不可逆也。
故如陛下一以贯之,屈大夫不会反。”
韩濯变相地劝谏了下嬴政,然后就闭口不答了。
“也罢,有这些六国遗老在暗处盯着,只要他们不捣乱,朕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算给朕一个警醒,告诉朕如果稍有懈怠,恐怕天下将烽烟四起。”
嬴政此言一出,韩濯就仿佛看到了嬴政散发着无穷光芒,似乎成了仁的化身。
“陛下有此念,苍生大幸啊!”
韩濯激动起来,这不就是儒家苦苦寻求的君主么?
当初他们以为嬴政暴虐,